国学与传统文化生命的智慧 《道德经》 心解读书让生活美好

从心看《道德经》以道佐人章 第三十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25人  天圆心灵郭智刚

以道佐人章 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吕祖解:

此章清静无为。不加造作。造作早已。以至道佐人主者。不言为道。道之渺矣。清静即是至道。以清静之道治伏我心。我心治伏。人主安矣。不以兵用天下。兵者。杂气运行。如一国之主。乱行不道。不得已而用兵。用兵必有胜败。其国必亡。如人修身。必先治心。心驰不一。运行杂气。或长或短。见功速而成者少。其身早已。其事好还。还者是造作之颠倒。殊不知师之所处。禾麦尽尽。民岂生焉。如人之杂气。所止之处。血肉凝聚。病则生焉。就如荆棘者然。与至道毫无关系。故善者不敢用强。在上者。施无为之化。在下者。听其自然归伏。如善者。心心清静。不待勉强。其气自生。清静果矣。而勿矜夸。无为果矣。荆棘不生而勿剪伐。自然果矣。而勿用强。果而不得已。乃清静中一点真气。至道本来。连一点都是多了的。勿强于道。是谓真道。用强于道。是为不道。不道者。安得不早已乎。此乃太上教人。无为修道。以有为之说戒之。

《道德经》每周一悟 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 心灵学(中国)研究员 郭智刚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老圣人所谈,自然至高无上至极之真理。以兵强天下者,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穷兵黩武,天道观之,“其事好还”,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自然法则,谁能逃过?与佛说:因果,异曲同工之善。奈何人只见眼前,不计、不顾、不见后果,以兵为能,以武为尊,把道抛至九霄云外,纵观历史,杀戮之惨烈、战争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

善,不是眼前虚假、虚幻的善,眼前所谓的利益、好处,那不是善!最终的结果、善果才是善、才是真善,所以说:故善者果而已矣。何为善果,永恒的光明、自在与快乐。患得患失,一切可以失去的幻化无常的存在不属于善果,人生一世,挣下金山银山,富有四海,不是善果,因为百年之后,甚至不到百年,就换了主人。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一切物质借用而已,善用一切,不因物失善,乐善好施,物尽其用,仁德至善,合于天道,才是聪明人。

以善果为念、为导向,就不会只知一己私利,不敢奋一时之“勇”、穷凶极恶贪一时之利、逞一时之愤,不敢以为自己强大、可以力取,以善果为念,不会自以为是;以善果为念,不会自高自大、自行讨伐;以善果为念,不会骄横自居。良知良能不失、善始善终自持,如此,善果永恒,谓之“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此善果,非争强、逞强,强壮者,非所谓单纯物质层面的强大,所谓强大即非强大。自然之道,物极必反,走向消亡,是谓不道,不是真常大道,则昙花一现,永远消失于自然时空。

此章节,老圣人从根本救人于刀兵之劫难,从思想意识根源去除刀兵之劫的起因。得至善正果,永享自然。

从人身心而言,人之主,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通于自然真源,安定祥和,没有暴戾之气,没有暴力动因,没有暴力行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一派平和吉祥气质,内而一身、周边人际关系、整体社会环境、大而世界人类,人人心心时时处处安宁、清舒,谓之和平,和合自然真源、平等周遍法界。反之,心被物迷,暴戾充斥,以“强大”自居,自高自大,党同伐异,骄蛮无理,从整体自然观,如同庄子所言“蜗牛犄角”上的争斗,是为不道,不道,使身心性命、社会环境堕入噩梦,知道这是不道,及早醒悟,结束不道的行为,所以老圣人教人“不道早已”,及早结束不道的意识与行为,戒狠,戒贪、戒杀、戒妄,恢复良知良能,人人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世界。

同感天恩圣德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张玉林先生著 《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