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有什么妙处?一句数百里,一句满天下,一句言五物
前言
《新唐书》有言:
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后人学诗,多学杜甫。那么杜甫诗有什么妙处呢?今天借花献佛,从宋人解读杜诗妙处中,选取一部分,与诗友共勉。
一、杜诗一句能说五件物事
环溪诗话中,记载了宋朝人谈到杜甫诗的妙处:
杜诗妙处人罕能知。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物事,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物事。《环溪诗话》
文中举例说:
且如『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也是好句,然露与星只是一件事。
如『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亦是好句,然有孤城,也有返照,即是两件事。
又如『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沙』,有鼍也,风也,浪也,即是一句说三件事。
如『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即是一句说了四件事。
至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即是一句说五件事。惟其实,是以健;若一字虚,即一字弱矣。
上文中,列举了一句说1件事,到一句说5件事的诗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两句话,上联说露,下联说星,每一句只说了一件事物。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上联说了孤城和返照,一句两件事,下联也如此。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旌、旗、日、龙、蛇,出句五件事。宫、殿、风、燕、雀,对句也是五件事。其实旌旗、宫殿也可以看作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但这是两个名词(两个实字)的组合,所以宋人说,这分别是两件”事“。
二、实字虚字和意象
惟其实,是以健;若一字虚,即一字弱矣。
因为实字用得多,所以诗句健。
所谓实字,前几天的文章里说过,实字就是名词,即这段文字里说的“事”多。旌旗日暖龙蛇动,一句五件事,就是五个实字:旌、旗、日、龙、蛇。
事多,实字多,其实就是意象多。一个意象未必只有一个实字,例如: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绝壁、疏松都是偏正词组,壁、松是中心语,绝、疏是修饰语。
古诗词中的虚字,即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
例如“稀星乍有无“,乍有无,三个都是虚字。五个字,虚字占多数,感觉诗句没有实字多的诗句”健“。(稀星是一个意象,如果拆开看,稀也是虚字,但这里把稀星看作一个名词即可。)
我们在古人作品中,可以看到全是意象罗列的诗句,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种诗句可以和”稀星乍有无“,感受一下不同。
这一段,其实说的是意象多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李白、苏轼等优秀诗人的诗句中都有展现。但是,一句出现五件事的诗句,并不多见。
三、杜持一句满天下
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持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盛唐诗人的气象,可以从这些解读中,略窥法门。
如『独鹤不知何事舞,饥 乌似欲向人啼』,只是说眼前所见。如『蓝水远从千嶂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即是说数千里内事。如『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雪山』,即是一句说百里事。至如『溪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即是一句说两军州。如『吴楚东南坼』,是一句说半天下。至如『乾坤日夜浮』,即是一句说满天下。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 乌似欲向人啼,这是描写跟前看到的场景。
蓝水远从千嶂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雪山。这就是远了,远到数千里、数百里虽然夸张,但是诗人通过想象描写远景,给人远景阔大的感受。
溪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青州、徐州,都是属于古九州,在宋朝属于两个军州。
吴楚东南坼,气象更加宏大,因此评价”半天下“;乾坤日夜浮,保罗宇宙万象了,所以一句说”满天下“。
四、一句在天、一句在地
杜诗句意大抵皆远,一句在天,一句在地。
如『三分割据纡筹策』,即一句在地;『万古云霄一羽毛』,即一句在天。
如『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即上一句在地,下一句在天。
如『高风下木叶』,即一句在天;『永夜揽貂裘』,即一句在地。
如『关塞极天惟鸟道』,即一句在天;『江湖满地一渔翁』,即一句在地。
惟其意远,故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上句说天,下句说地,因此杜甫的诗句”意远“。诗句的意境开阔远大,增加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人通过选取不同的意象对比,来表达深远的诗意。
结束语
环溪诗话中的这一段描述,评价了杜甫诗中的两个特点。
首先,一句之中,包含多个意象,令画面更加丰富。其次,突出意象之间的距离感、空间感。诗人通过合适的意象选择,进行组合、排列、对比,表现出丰富或者深远的意境。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