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舍来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7744/53fffb302313e5b6.jpg)
我搬到美食林李先生牛肉面上面,已经很有些年头了,除了开始的暖房来了几波人后,很少有人到家里来。
这也难怪,能坐着椅子在餐桌上吃饭,谁愿意在大槐树下蹲着捧个大海碗吃?于是,当各回各家,防盗门“嘭”地一声响,一家人就被关在自己的水泥笼子里,对过的邻家是谁,都不清楚。
弄了个大房子,孩子却都飞了很远,老两口每晚换几个房间,没有拥挤,只有寂寞。也可能是年老的一种常态。爷爷在的时候,说一个民族的风俗,每到六十就要活埋,让我经常战战兢兢,不敢和别人说我的实际年龄。但后来长大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个传说,可对年老的恐惧,始终如鲠在喉。
如今,爷爷去世了,父母也故去了很多年,自己也老了。和爱人守着个空荡荡的大房子,真的是希望有人来温暖。
晚上,我炒了个油菜,拌了盘藕片,温了盆羊肉汤。正准备吃饭,傻哥打来电话,说和小林从老远整了点炖狗肉和酥鱼,上我家认认门。我马上答应,告知地址,按要求喊了陈局,整了五个菜,静等客来。陈局已经吃过了饭,本不想来,但傻哥说因为工作刚回城,也被他认真工作感染了。
我用清洁精洗了茶水杯、酒盅、小碟、小勺、筷子等,把我认为家里的好酒搬出来,侯选。说句良心话,我不是个敝帚自珍的人,家里有铁钉反而去借别人家的木头钉,即使再位高权重,我也不会放在眼里。我总想上高中时学过的那个老箍桶匠,还有《儒林外史》里那个临死还伸着两根指头的严监生。
钱不花只是个数目,酒也是喝下去才会有它的价值。
四十九坊是亲戚送的,大家提议喝这款酒,我立即就剪开包装,让小林打开瓶。每人倒了一杯,入口是绵软的暗香,但有一丝丝酱味。我喝酒无所谓,只要心意相投的几个人,粗细都能下,但不知道别人怎么看。陈局愿意换酒,我用了一瓶国画酒代替,小林和傻哥不说,还是一如既往。
没想到四十酒坊这款酒是越喝越香,每杯酒下去,都是酣烈醇厚,回味悠长。小林和傻哥没拒绝,我就只管倒。这瓶不够,还有,不行的话,可能还有。爱人怕我喝多,经常会藏一些酒,但有客人来的场合,也绝不会吝啬。可能在她看来,让别人喝了酒,总比我喝多了要强。
菜没下了多少,话却说得很透彻,《漫谈肥乡》这个栏目的由来,让傻哥说的不能再明白。一群没有任何功利心的人聚在一起,都是为了实现曾经的情怀。
小林也说了以后的打算,陈局更是慧眼独到,谈了很多共同发展的方案。现在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要成功,就要合作。
现在,《漫谈肥乡》已得到普通民众广泛认可。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栏目组精诚合作,过年后,一定会虎虎生风,更加接地气,更加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