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子产论尹何为邑(二)
昨天我们讲到,子皮因欣赏子产的才华,便主动让贤与子产,自己甘居下位,退居幕后,协助子产理政,并积极拥护其改革。
子皮是郑国的卿大夫,他的让贤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深知子产的才学在自己之上,而且子产的学识和品行也完全能够胜任这个位置。
其实,子皮任郑相时间很短,不过一年左右的,但他却能选贤任能,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高位拱手让于子产,不仅如此,他还运用自己的权威,为子产的改革扫除一切障碍,全力支持,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虽说,子皮因在相位时间很短,而未为郑国建立大的功勋,但仅凭让贤于子产一事,子皮足以称得起贤相之名,可谓是大德大贤之人。
子皮慧眼识珠,发现了子产之贤;子皮更有气度,做出常人无法做到的让贤之举。而子产也不负子皮所让,被誉为“春秋第一人”,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子皮让贤,让得其所!
子产执政期间,郑国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郑国呈现出一派难得的中兴之气,更是换来了郑国历史上宝贵的40年的和平期。
可以说,子皮的让贤,是对郑国,乃至整个春秋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
子皮、子产一生不仅互为挚友、知己,更是为国为民谋利益、志同道合的政治伙伴。
子皮的故事主要是与子产交织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发生过很多故事,我们今天就聊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公元前542年,子皮想让自己的家臣尹何治理自己的封邑,便去征求子产的建议。
子产说:“尹何年纪还小,不知他能否胜任这个职责。”
子皮是郑国的上卿,尹何是他的家臣,子产有意提拔尹何,便想派他做自己封地的行政长官。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采取的是分封制。当年,西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分封给同姓宗族或异姓功臣、姻亲,建立诸侯国。
西周诸侯在各自的封国内,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而子皮是郑国的执政卿,管理整个郑国,自然也有自己的采邑。
所以,他想让尹何来管理自己的封地,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家交给尹何打理。
当子皮把这个想法告诉子产时,子产言外之意就是尹何年纪太小,没有管理经验,根本不适合这个岗位。
但子产的回答比较含蓄,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用了个疑问句,“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或许是子皮没有理解子产的意思,亦或是他太希望尹何能够担当此任,所以他又及时补充道: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皮说:“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爱他,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下,就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
看来,子皮是非常喜爱和信任他的这个家臣哈,他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他,意在重用他、提拔他。
子皮之所以这样安排,无怪乎就是想培养他,让他锻炼锻炼,边干边学,慢慢积累经验,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管理了。
子皮的想法固然好,但却犯了“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大忌。
什么是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就是知道这个人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有专业特长,然后根据其特长将其安排到最适合的地方,并委以重任,使其得到全面的发挥。
尹何不仅年轻且没有管理经验,就是说他根本没有管理这块封地的能力,且这个位置又是重要岗位,关乎一方百姓的安危。
所以,如果让尹何做这个地方长官,那是后患无穷啊!
子皮只凭喜好,就将自己看重的人安排在重要岗位,这跟我们今天某些管理者的用人思想有些相象哈。
他们往往习惯于感情用事,看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私下关系好的人,便不再注意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素质,从而将其当成人才而重用之。
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企业大量的人才流失,真正的人才被错过,而那些“浑水摸鱼”的人借机上位,从中谋求利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
所以,作为管理者,切记,决不能把个人喜好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其实,对一个人的喜爱和器重,可以有多种方式,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那么,听完子皮这番话,子产又是如何作答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