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第三卷摘录及书评
作者:罗舒文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
*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借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黄州,苏东坡的道与儒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死里逃生,来到黄州,生活倒退至初。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沉思自己的个性。我曾听说当人承受了极大的精神打击时,宗教会成为他的救命稻草。我觉得苏轼亦是如此。在这样的危机下,道教和儒家的思想对苏轼的重新振作尤为重要。
儒家追求的是现实,是对人类的尽职尽责。苏轼脱下长袍,穿上农民的汗衫,这不就是接受且正视残酷现实的表现吗?在与农民的接触中,苏轼逐渐地基层化。他学会了种菜养鱼,他明白了丰收的快乐,他爱上了衣食自足的欢喜。在这一点上,他与陶渊明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所以我猜苏轼如此喜爱陶渊明的原因也就是如此吧。
他接受了平民的生活,但仍然不凡。他那济世的慈悲心理如此高尚,而这在为杀婴痛心足以体现。虽然杀婴恶俗只是流传的恶劣玩笑,但苏东坡还是立刻提笔给当地太守写信。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苏轼沉重的内心驱使着他,仿佛千千万万无辜的死婴在向他哭诉,希望他向人世申冤。此后苏轼成立了救儿会,且收养了好几个可怜的弃婴。他行了最上乘的佛教教义,诠释了最宝贵的人道精神。
苏轼热爱自然是家喻户晓的事,这恰好符合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作品中,道教影响最明显的,莫非就是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一咏出,人生有限而志向无穷的愁思就萦绕在苏轼和友人的脑海中,摆脱不去。但是“天人合一”将苏轼从烦恼中逃离,苏轼再说服友人,于是两人又继续豁达地赏月游船了。而《后赤壁赋》的仙鹤游掠更给人带来超脱之感,飘飘欲仙,迷离惝怳,实在是仙庭妙笔。不过苏轼能在黄州赤壁写下三篇千古绝篇,也有功于黄州美景了。苏轼的豁达境界不会那么容易就从人生中历练出来,道对他思想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儒与道,造就了豁达的黄州团练副使,更是造就了老练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