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青春

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愿意为爱发声

2016-12-24  本文已影响207人  正好周沫

临近期末,在教室里等待老师十几分钟后,班长挂断电话对全班同学说:“老师手机打不通,和辅导员联系才知道我们的老师已经离职了。”大家一阵唏嘘,散去。有人谢天谢地,她总算走了;有人如释重负,终于不用再被她催作业;我有些遗憾,最后我们还是没能和解,各自带着偏见离去。

她应该恨不得立马走吧,最后两节课也不愿再坚持,没有事前通知,匆匆忙忙离开。

老师研究生刚毕业来教我们,从一线城市重点院校到小城小市一所不入流学校,教一群沉默的内敛的学生。她一直很困惑:“你们怎么都不说话的呀?”她也劝导我们:“要学会表达,尤其是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一定要敢于表达自己!以后你到社会上,工作了,少不了有表现的机会,现在不锻炼锻炼,以后哪有平台再给你练习?”

我无法否认她教学尽心尽力,一片苦心希望我们学有所成。但我们并非优秀学生,她努力想让课堂气氛活跃一些,强硬地抛出一连串问题。可这往往让事情陷入死循环,越演越劣,她越是逼我们表达,教室越是静寂。空气凝滞,尴尬、压抑让每个人都发不出声来。

她仿佛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僵持着。她孤独地立在讲台上:“这个问题谁来说一下?没有人吗?没有人吗?”一丝无力的笑容,淡漠地嘲笑这无可奈何的局面。我感到有些遗憾,明明不该是这样的,她明明是位用心良苦的老师,我们明明不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可在这门课上,我们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


我见过不少父母责怪儿女太内向:“别人家的小孩让她表演节目就表演,能唱能跳,天真浪漫。”自己小孩这般腼腆忸怩让他们在其他家长面前很难堪。回到家,他们要求孩子也表演一个节目,“让你在爸爸妈妈面前唱首歌都那么难吗?”小孩被逼急了只会哭,心底悄悄产生一个懵懂的认知:我这般内向是不好的,人们喜欢外向的人。

处于孩提时代,萌生出这类想法的小孩,他们往往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才能真正了解:评判人们性格的优或劣,这本身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我们不需要为内向沉默感到自卑羞愧,不需要刻意伪装成别人眼中完美的人。

当他觉得自己太过内向不讨人喜欢时,他更加束手束脚了。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感觉自己俨然成为旁人眼中的笑柄,所有人都可以看出他极度紧张,在不断给自身加压,手脚不受控制颤抖,语无伦次想到什么说什么。好比一位演技并不高明的演员,竭力掩饰自身的恐惧,盯着濒临爆炸的气球,假装镇定地持续往里充气。那时候的他不了解,有时候坦然承认自己有所不足,生活境遇将截然不同。

在沉默的螺旋里,身处在暗处的那一小撮人群,随着潮流旋转越发沉默,囿于自己的围城,触碰不到外界的边缘。

外向与内向,乐天与深沉,这都是人们个性中的一部分。天性乐观的人会因为一些事情趋于沉郁;生性内敛的人也有渐渐变得外向开朗的。这都是在经历一些事,了解一些道理后,自我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活法。

有些人大大咧咧,豪气爽朗,有很多朋友,但也会有人嫌他聒噪;有些人沉着内敛,同他聊天像是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有些尴尬,但你会发现他也有细腻的地方;喜欢热闹的人偶尔也向往安静;喜欢安静的人偶尔也会狂欢。待人接物,得从全局出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我表达自身观点,并非迫于形势,宣讲见解证明能力,而是因为我渴望理解、共鸣、关怀;我直于坦露自身喜好厌恶,并非我有意成为别人眼中善于交际的人,而是,这就是最真实的我。我懂得如果爱,要勇敢说出来、要分享、要传递,因为我不愿意错过,不愿意遗憾。即便正是因为我的直率而受到伤害,那么到了止损时刻,也可以很坦荡。我了解家人、恋人、朋友对于这平凡人生的意义,懂得有些快乐需要用心经营。


当心灵逐渐柔软,体谅他人,包容不同立场,生活往往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家长能试着理解自己腼腆的小孩,那么这些孩子该会是多么幸运。我很感谢高中时期的班主任,他要求严格,不苟言笑,每天晚自习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当我有些怯场时,看到他站在台下,反而安心。他双手抱胸,一丝不苟地站着,眼神透露出欣赏与鼓励,那眼神让我感觉很温暖,让我有勇气大胆地自我表达。

因为自知自信,我们不在意世人眼光,张扬自我;因为相信真理,我们无所畏惧,大声表达;因为有爱有信仰,我们攀爬命运之巅,活出自我。

感谢这世间的经历,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让我们勇敢地站出来,站在舞台中心,真诚地呼唤期待爱的心灵。


每天在这里!同你分享生活故事,品味百态人生☞清心集 ‖ 来自陌路人X的疑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