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理财之道

2020-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善书之馆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对于钱财,更是要“用之有道”。

钱财是身外之物,佛弟子尤其不贪著不义之财;然而,能善于理财者,却可以将世间财换成智慧法财,取之不竭,用之无尽。

《地藏经》云:“舍一得万报”,即“播福因,得福果”的意思。

这其实就是教导我们喜舍世间财物,自得福慧功德法财的智慧抉择。

佛教的财富观,是要我们合理处理世间财产,进而培育出世的法财,其方法大致可分成四类:

一、供养父母

报父母养育大恩,人必定要以孝为重,修学佛法也是以孝为宗,绝不能没有孝道。所以,财产要留给四分之一孝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温暖饱足,使他们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的善业。

二、培育子女

在家人生养子女,就要有责任心,应为子女留一份教育的款项,使其能安心完成学业,因此,四分之一的财产是为子女留存养育金。

三、家庭生活

另外四分之一财产是维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业基金,应开源节流,使其绵绵不息,方为生财之道。

四、供养三宝和社会福利

佛陀教育众生,要以慈悲心造福人群。所以我们有必要用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献于宏扬佛法,并投诸做社会福利善业,如此亦可进修自己的福德智慧。

今生此世能够生在福地,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过去生中曾经有一份造福人群,供养三宝的福业。

若我们希望今生乃至未来的的福报,仍能够绵延不绝,也应以四分之一的财产造福人群,布施众生,供养三宝,广结善缘。

以上就是这就是舍世间财,修取永恒法财的佛教财富观。

这里我们分享了佛教的理性理财观,其中不乏慈悲与智慧的源流,愿大家良性处理世间财产,还能够修持福慧功德之财,广积资粮,与君共勉。

我们有钱,并不完全达到目的,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仍然是主要的课题。假如你每一个月有一万元的收入,你怎样来处理你的财富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

  十分之四--经营事业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储蓄应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宝积经》中,佛陀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为例,他的财富,已经不要为生活计算,他处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

  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

  三分之一--奉献国家作为资源

  在《涅槃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养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补助仆佣属下

  四分之一--施给亲属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国家沙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