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初见《月亮是夜晚的伤口》,深为它的书名所震撼,无法想象作者竟然可以有这么奇特的意象。
以前对月亮的认识,都是基于曾经读过的优美古诗。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等。这些古诗中的月亮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它与人和自然完全达到了和谐划一的境界。
可是,“月亮是夜晚的伤口”却硬生生地击碎了那些古诗赋予月亮的美好形象。它让人一下子就想到被撕裂的夜空,而且仿佛看到月亮苍白的轮廓四周还淌着瘆人的血滴。
是怎样的内容才给定了这样一个书名?又是怎样的作者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怀着这样的疑问,自己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本书名就不一般的书。
原来,《月亮是夜晚的伤口》是罗伯特·瓦尔泽的一本诗集 ,书名就是作者的诗句。
罗伯特·瓦尔泽“作为一个不合群的人”,他的人生“坎坷不断”,晚年还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但是,“能够找到一处地方,可以衣食无忧地写作,一直都是瓦尔泽的梦想”,哪怕最终被送入精神病院,他仍在写作与疾病之间挣扎。
罗伯特·瓦尔泽拥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他的文字“焕发出巨大的光芒”。奥地利著名作家穆齐尔公开称赞说:“瓦尔泽是现代主义德语文学的开山鼻祖,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是游荡在罪恶世纪中的一个轻灵而天赋异禀的灵魂……”
以下各句摘自书中诗篇: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每颗星星都像血滴。
虽然与幸运之花无缘,
我却因它而谦卑。
我走在树下,
树枝像孩子的手;
他们不停地恳求,
莫名的感觉,我愣在原地。
远处的花园和树篱,
燃烧在混乱的黑暗中,
耀眼的天空,满是恐惧,
看到伸手过来的孩子。
雪路,
在我的脸颊上
只有炽热的记忆
让我回想起我的胡话
我渴望一个家,
我从来没有家,
不抱任何希望 我能否抵达它。
如果孩子出自稍好的家庭,
他们的尖叫能被耳朵迅速捕捉,
比穷孩子的尖叫快两倍。
极乐的夜光
散布在草地上
我称这种光
是我流的血。
我滚烫的血在抚慰全世界。
春天是田野里的元帅
征服了世界
从不遭人记恨。
胜利的花海
漫过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