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之治1️⃣:《我们都是百姓,百姓何苦为难百姓?》
2023-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太平盛世读经典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6ae08b33461c8618.png)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说在行文之前:
- 《道经》十六章:从皇帝、皇位继承人的角度阐述了自我精进的阶梯,属于高位者的视角;
- 本章从百姓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治理状态的评价标准,属于下位者的视角;
太上,下知有之;
- 太上:比上还上;
1、脑海中跳的最快的两个词是“太上皇”,“太上老君”。
2、上,“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是极致的意思。
3、太上,太上,比上还上,这是统治者最高的追求。 - 下知:前文提到“高,下相倾”,因此这里的“下”是指黎明百姓。
- 有之:有这么一个人,之就是“高”,就是统治者,皇上,圣上,圣人。
- 太上,下知有之:社会治理最好的状态,就是黎明百姓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位统治者的存在,至于他的事迹、行为、法令都无从察觉。百姓对他的感知,就像神龙见首不见尾、就像大道无形一样,存在亦不存在。
- 对我们的启示:
1、太上,高高在上,道法自然,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有这么高的要求。
2、好高骛远,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更不可以照搬说,只要下属知道我的存在即可,来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成天见不到人,那么不管是开公司,还是干事业,还是日常上班,结果可想而知。
3、下知有之,是结果,不是过程。是一直通过贵言、为无为治理好一个国家后的呈现的民间状态。
其次,亲而誉之;
- 其次:其是指“太上”,次,差一个层次;
- 亲而誉之:
1、下亲之:百姓心向着统治者,自发的亲近他。有他在,百姓心安,充满安全感。
2、下誉之:百姓赞美、歌颂统治者,认可统治者的行为、法令。
3、此刻,百姓能够清晰的感知到统治者的存在,神龙落地,道法现形。 - 对我们的启示:
1、下亲而誉之:这是我们可操作的,可追求的层次;
2、我们为什么会对一个人感到亲近?因为他柔和、包容,在他面前,我们能做到心安,整个人比较放松,不担心说错话、做错事的后果。
3、包容不是纵容:人会做错事,人会说错话,但这不是说我们对任何事都要给予原谅。
4、我们包容的前提是“明”,是“明白四达”。掌握了事情的脉络,才能做到原谅可以原谅的,惩罚不可以原谅的,这才是我认为的包容。
5、我们为什么会赞美一个人,因为他做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好的,是符合公序良德的。这就是公;
6、联系十六章内容:想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做到“知常容,容乃公”,并且很好的进行了实践“公乃王”。
说在最后:
- 太上也好、其次也罢,今天阐述的内容都是属于善政的范畴;
- 当下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这个部分;
- 工作给予我们的是平台,脱离开这个平台,人人都是平等的;
- 工作之外,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平等的,我们都是百姓,百姓何苦为难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