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水韵琴心

      上周末,我布置给孩子们的其中一项任务是以“春天”为主题,写一首儿童诗歌。

      今天上午,我抽了一节课,让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从大家的分享情况来看,基本上都能做到有内容可写,但是写作的内容很有问题。于是,我请孩子们小组内交流两个话题:自己创作儿童诗歌有什么困惑;写儿童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经过小组交流,大致梳理出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一是写着写着就忘记诗歌的格式,写成一段文字去了;二是写诗歌要有中心、有条理,重在情感表达;三是要把内容写得有趣。看来,孩子们知道一点写诗歌的门道,但运用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我就利用课文中的诗歌创作形式、主题选择、创作背景等与孩子们通俗易懂地讲述了一番。但是,我内心十分清楚,孩子们还是有点懵,感觉我对诗歌的理解也不满意,于是课后就找度娘,进一步普及了儿童诗歌方面的知识。

      首先是普及创作诗歌的技巧。古代将“赋、比、兴”做为写诗的三个技巧。“赋”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直述出来。但是,赋平不是平淡地表白事物,如果是这样,那也并不能成为做诗的技巧了,赋在于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而鲜明地表现出来。“比”指的是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还有引喻,转喻,讽喻等。比喻是写诗的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兴,具有一定的格式,就是言他与所咏在上下句中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自然的引出感觉的,从表像的引出内在的,诗人通过对那些自然的表像的事物进行观察,而引出对所咏事物的表达。在《诗经》中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就是用了比兴的手法。

    其次普及了一下创作儿童诗的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15种创作方法: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2. 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6.摹声法—增加趣味;7.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8.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9.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10.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11.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12.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13.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14.对比法—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15.图象诗—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学无止境。最让我有收获的就是前面了解了诗歌的创作方法。所以,我得感谢孩子们,与他们一起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