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中治疗师之爱
前些天看了一部关于心理学的电影《心灵捕手》,影片一开始讲述了天才少年(威尔)在一个大学做清洁工,数学教授兰博在黑板上布置了一道自己研究多年的数学题,却不料被天才少年威尔轻松解开。兰博教授想让威尔为他做助理,但威尔因为打架入狱。
兰博教授为他保释提出了两个条件:
1、看心理医生
2、和他一起研究数学
威尔思考后,相比蹲铁牢还是看心理医生更加有趣一些。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答应了威尔教授按时去看心理医生。
从此展开了一场漫长的心灵救赎之旅。
当威尔第一次看心理医生,这个心理医生是一位很厉害的心理学家,有自己的著作,威尔看完之后,在咨询的过程中不断的调侃这位心理医生。并且因此获得了很强的成就感自豪感。
后来这位心理医生不再答应为威尔做治疗,在影片中威尔频繁的提到了“焦糖”这个词,屡次在和女友的约会中提到。因为焦糖可以缓解人内心的焦虑,说明威尔虽然表面强悍,攻击性很强,其实内心很脆弱与焦虑。威尔是一个略带自恋倾向的人格障碍患者。自体表象呈现出两极化:特殊、理想化与贬低、卑微;冲动的控制力较差,脑子里想到什么,立马就行动;缺乏同理心,亲密关系障碍。防御机制比较原始,包括分裂、投射性认同。
影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威尔非常极端的自体表象:一个表象是天才般的人物,狂妄自大、聪明绝顶,一个表象非常糟糕,打架滋事、脏话连篇,自卑、脆弱、孤独,生活无所事事、随意放逐。十全十美与一无是处这两个表象绝对无法整合,坏的威尔躲在面具背后,影响他、操纵他、吞噬他。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想要成为谁?他内心混乱而又迷茫,无法统整。
影片一开始,威尔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形象,他天才般的能力令人折服。威尔设置了很多好奇,令人想要找到他,靠近他,赞赏他。如同很多自恋性人格一样,威尔渴望赞赏,否则,他就不会偷偷解题了。
最终前几位心理医生都因受不了他的侮辱而放弃他的治疗。兰博教授只好请来了自己大学的同窗—心理学教授西恩为威尔做治疗。
第一次会面,威尔就借助一幅画开始对西恩做起了“心理分析”,他狂妄的言论马上激怒了西恩教授,威尔对西恩说:“你娶了一个错误的女人”但西恩教授妻子很早就去世了,西恩警告威尔不要侮辱他妻子,但是威尔不听,继续侮辱。最终西恩教授忍无可忍冲上去掐住了威尔脖子,并威胁说:你再敢胡说杀了你。
威尔震惊了,因为前几个心理医生对他的戏弄都是忍受然后离去,唯有西恩会表达愤怒,而且还答应继续为他做治疗。
随着影片的推进,我们了解到威尔是一个孤儿,小时候被很多个寄养家庭寄养。而那些家庭都不是温暖的,而是暴力的。他不断的被抛弃,被伤害,所以他叛逆,轻狂,傲慢又自卑。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要搞得那么多心理医生都受不了离开他了。
心理学将人们总是不由自主重复早年的创伤性体验称之为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的动机是为了“掌控”,很多人之所以不断要重复过去痛苦的经历,其实都是希望去“掌控”过去,试图重写历史,表面是找虐,实际是为了改变。
而电影中威尔一直希望通过伤害其他心理医生抛弃他们,其实就是他早年的翻版,他希望不断攻击心理医生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最终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潜意识期待重塑自己的人生。他怕被抛弃,怕失控。因为早年已经受够了这样的体验。之前几个心理医生都中了他的圈套,而西恩真诚的表达了自己愤怒,并且没有“抛弃他”,继续给他做治疗,让他一建立关系那种“我一定会被抛弃”的思维逻辑被打破。
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一直遭到口诛笔伐,但也只有精神分析才更加能解释人的深层动机。
第二次会面两人治疗进入高潮,西恩教授做到了来访者不开口,自己绝不先开口的治疗原则。这实际上是表明让来访者明白,他在告诉威尔你有权在我这里沉默,另外一方面表明心理治疗是自由的而不是心理医生诱惑施加压力让威尔袒露心声。
终于过了许久威尔主动开始讲话了,意味着治疗开始。这次谈话说到了爱情,西恩问威尔你有没有恋爱,威尔说有但不敢进行下去。因为威尔认为她太完美了,不可能从始至终一直爱自己下去。他不太相信一个“富二代”会从一而终的与自己在一起。威尔童年被抛弃太多次了,所以他这次要先把自己女朋友抛弃以欺骗自己潜意识那种怕被抛弃的感觉。
这个时候西恩用了一个技巧来揭穿威尔的逻辑思维,西恩开始自我暴露,他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他说他的太太放屁超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他太太自己也起来了,问他是不是西恩在放屁,西恩说是······两个人在咨询中大笑不止。
讲完这个故事,西恩马上抛出一句鸡汤“人们称之为瑕疵的不完美,其实这才是好东西,因为这样的下次裂缝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我在几年前患上重度思维强迫,那段日子做了无数次咨询。就是被这个完美主义给害了,强迫思维表现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搞的清晰透彻。否则就会止不住的想下去没有尽头。非常痛苦,这样的问题说好听一些可以称为谨慎小心,说不好一些就是死板刻薄。物极必反,任何事情如果希望寻求绝对的完美,那就是一种病态。因为没有完美。
在《人性的弱点》中有一句话“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总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喜欢找各种各样理由为自己辩解。”于是威尔的完美主义一直成为自己寻求完美的通行证。
直到影片进入最温暖最高潮的地方,威尔再次来到西恩的治疗室。西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记录了他的一切受虐经历与问题,对他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这不是你的错”
最后威尔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像婴儿一样,这个拥抱也代表威尔放下了过去,真正开始做他自己,因为人的成长从某种意义是要背叛自己的童年,总是被早年影响的人生自然走不远,那样只能强迫性重复着自己早年的痛苦。
这一次威尔开始做他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初心。影片最后也是很温馨的一幕是一辆汽车驶入远方,这一次这个象征性意义表明威尔一定会走的更远。
来访者和治疗室可以互相接受彼此两个世界的碰撞,彼此互相碰撞,彼此放下“自我”不再那么压抑与沉重,此刻新的生命诞生。来访者可以走多远取决于治疗室走多远。治疗室望着来访者远去,并且带着深深的祝福······就像影片最后一样。我们期待与祝福着威尔可以走向更远更幸福的人生。
图片来源:《心里捕手》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