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想法

挑战45天日更|03 阅读法指南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209人  0699705dbc09

读书一定有价值!

文 | 尧光

文 | 尧光

据说,喜欢写文的人都热爱阅读。很高兴你来了。

今天的文章整理自高效思维达人、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专家、领英洞察、36氪特约作家L先生。L先生一个月的阅读量在20-30本之间。你一定会疑问L先生是怎样看完这么多的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摒弃传统阅读方法,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传统阅读模式是什么?选一本书,沐浴焚香更衣,泡一杯茶,一边读一边开始做白日梦;又或者拿到一本书,一页一页读,今天没读完明天接着读,读完一本再打开另一本,认真一点的还会做做笔记和摘抄。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能触及的信息量是几何式增长的。传统阅读模式效率太低。如今对我们更重要的,是高效的吸取书本价值。

01 阅读的本质

读书的本质是什么?

L先生抛出的问题让我想到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元认知。元认知也就是构成一件事情的源头认知,是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石。

我们看任何书籍,都是通过眼睛将文本信息传入大脑,再通过思维分析、与自己经验相结合,最后把书本里的信息装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内化为知识。

这些知识进入大脑以后,有一些可以回想起来并刻意运用到生活中,有些则是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即:读书塑造人的性格。

02 为什么读了跟没读差不多?

曾经看到一个笑话:

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

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

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冬什么?

翻开、合上,简单的动作,前后差异为什么这么大,而我们竟然只能在合上书时才意识到这差异?

L先生认为主要是三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1、没有将文本变成有效的信息。

2、缺乏思维的参与,没有将信息嵌入进大脑。

3、缺乏行动,没能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问题,不妨看看L先生长期阅读思考总结出来的四个小技巧:

1、带着问题去思考;2、113包围法;3、写阅读总结;4、场景联想

03 四个小技巧

1、带着问题去思考

首先咱们来看下面的图,用10秒时间看一遍,然后遮住。

图上有什么?

图上有什么?

很难回答对吗?

对,图片信息量太多了,很难一下回答。但如果事先告诉你观察图片里桌上的东西,同样花10秒钟,再提问:桌上有几个写了时间的东西?

很容易回答出来对吧!

带着问题去看书,就像近视者带上了眼镜。让我们关注的焦点变得清晰。

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去攻克和消化它们。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阅读效率低下,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的吸收能力 —— 我们只是看到了,理解了,但并没有真正把它进行转化。

因为转化所需的资源,远远高于“识别”和“理解”。

所以,更好的做法是,时时刻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只关注那些相关的内容,从而集中优势资源,专注理解、消化它们。

有书训练营的莫老师曾教大家一个阅读方法,与L先生不谋而合:拿到一本书,首先看看封面,那里有运营商绞尽脑汁想出来推销书的文案,从封面上你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最大的卖点(也就是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根据这个从书里去提问,找到问题,再顺藤摸瓜去书里查答案、去相关领域的其他书里查答案。

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基本原则。

2、113包围法

113包围法是践行查书的基本方法。

113包围法第一步:同一时间内,只查一个知识点

当我们阅读、浏览网页、看公众号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信息量非常大,新鲜的知识点接踵而至,但是读完以后除了一个模糊的印象,什么都不记得?

大量不加筛选的信息涌入大脑时,会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混乱,认知资源也大量分散,这时候记忆力和理解力出于非常低的水平。

俗语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们在面对大量信息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筛选、聚焦。即使别的也很好,但暂时先放一放,让我们的大脑有空间去思考、去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大脑专注,集中精力去透彻解答一个问题。

113包围法第二步:以一刻钟为单位时间

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求我们划出大段时间,一页一页的读,连续的读。

那么我想问问大家,阅读的意义究竟是读完每一个字,还是理解和获得知识、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感?

如果是后者,以“知识点”为单位,少量多次阅读,并不断进行反思是不是更合理呢。每阅读一刻钟后,停下来,想一想,给大脑思考的时间。

113包围法第三步:反思时,问自己3个问题

这里L先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反思提问的模板,不妨参考一下:

我读到了什么信息?

关于我的问题,我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解答?

要完全解答这个问题,我还需要什么信息?

L先生提倡将阅读当成一个项目,带着目标,不断地分割、回顾、思考,一步步向目标推进。

113包围法很好,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你只是为了放松和消遣,怎么读都可以。但如果为了学习和提升去阅读,就一定要让思维参与进来,不断反刍和思考,把阅读当成项目,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3、写阅读总结

针对一个主题,把你所阅读的文献整合起来,写一份总结和归纳。

当你写阅读总结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要整合到一起并不容易。在整合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核心,对信息进行浓缩提炼,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更困难。

开始的时候会很吃力,但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思维能力和阅读效率得到质的飞越,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如果你有过学术经验,就会发现,这和导师经常要求做的Research Review很相似。

4、场景联想法

这一步是阅读的延伸。《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老师发明了一种RIA便签阅读法,其中一步就是将所学知识点写在便签上,然后再写一张便签联系自身经验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将这两张便签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去实践。当这个知识点与你的生活、习惯融为一体之后就可以撕下两张便签了。

在这里,L先生提出来的场景联想法和RIA便签读书法非常相似:反刍、思考时,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知识点,可以跟那些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应用?

当你从书本、网络等地方读到一个规律、原理,不妨问问自己: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规律和原理去解释?

如果你读到一个方法,不妨问问自己:我可以如何拆解这个案例?得到什么启示?这些启示可以用在哪些项目、哪些任务里?

联想之后,最好记录下来,有机会就去实践一下。

所谓知行合一,即是这个道理。

阅读可以是一种放松和休闲,可以没有任何目的。但自我提升和学习,必然需要付出努力。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获取知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