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婚姻育儿每天写1000字

应该这样让婴儿独处

2016-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叔UncleWind

孩子清醒和警觉的时候,需要和大人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跟着大人学习,让大脑充分发育。

孩子疲劳的时候,需要独处或者睡觉,从而让知识得以吸收和消化,并且防止被过度刺激。

但是两者的平衡并不太好把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天的吃饭、睡觉和玩的作息表,但是很难提前确定下来孩子的独处时间。

那如何把握平衡,更好的让婴儿独处呢?

01 刻意留出时间

可以留意一下孩子的日常安排,看看里面有多少什么也没有安排的时间。如果排的很满就要考虑给孩子空出一定的空闲时间。

理想的情况是让独处时间很自然的发生,每次可以有5、10或者15分钟,然后每天有那么几次。没必要一直让孩子和你玩躲猫猫或者不停的给他不同的玩具。如果发现孩子自己玩的正开心,就不要去打扰他。

取决于孩子的气质,每个孩子需要的独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以孩子的需求为准,按照孩子自然的节奏来安排。

02 注意过载迹象

孩子觉得疲劳,会给我们信号,大人需要注意孩子给的线索。当你和孩子互动,孩子出现烦躁的迹象,最好先停下来,然后找别的时间再互动。

婴儿过度刺激的迹象有很多,比如:

发现婴儿过度刺激,可以这样做:

2、3岁的孩子过度刺激的迹象也有很多,比如:

发现2、3岁的孩子出现过度刺激的迹象,可以这样做:

03 确保孩子安全

孩子独处的活动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

不过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确保孩子安全: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注意识别当孩子需要从独处到互动的信号,比如孩子可能会冲你说话,冲着你爬给你信号让你去抱他。

04 尊重睡眠需要

睡眠其实也可以看做孩子一种比较特别的独处时间。每天按惯例作息,休息很好的孩子,一般会更开心和表现更好。

充足的睡眠对大脑充电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孩子简单的打个盹,也是一种放松的,回顾当天发生的事情和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好机会。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升大人的记忆和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同样也很重要。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15个月大的孩子,花了15分钟学习一种人工生成的语言。其中一组在学习和测试中间打了个盹,而对照组的孩子没有打盹。

结果发现,打盹的一组孩子抽象规则的学习表现更好。

尊重孩子的睡眠需要是很重要的,尽量不要省掉打盹时间,而且打盹和晚上的睡眠时间最好有规律,根据孩子的节奏每天发生在同样的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