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动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上午的第二场是《梅花三弄》,看梅花于冰天雪地中凌寒独自开,闲淡自然。
诸向阳老师的课,大气自然,游刃有余。可能名师与大师之间差的就是这份轻松自然摇曳生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泰然自若,能够顺着学生的思维规划课堂的蓝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
诸老师的课由问候开始,和孩子们聊称呼,聊复姓。从一个个名人了解他们的作品,然后进入岁寒三友梅松竹和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认识梅。在这个环节我们惊叹的不是诸老师的功力,而是这个班孩子和他们语文老师的知识面与文学素养。因为我也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这也更坚定了我上课天马行空的做法,由一个“猛”跟孩子们讲儒家代表孔子孟子与荀子,由《曹冲称象》带孩子们了解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狂放,以及曹植的才高八斗和他的《洛神赋》好在孩子们还能补充曹植的《七步诗》,由《树之歌》带他们画地球,认识赤道上的亚马逊平原以及各种气候,由指南针聊四大发明。 写梅花的诗句上万首,如果一股脑补充未学过的,那么学生只会顾此失彼,大脑停机。诸老师立足统编教材里的梅花诗词,从王安石的《梅花》到卢钺的《雪梅》、王冕的《墨梅》,最后引出今天课堂的主内容~《卜算子咏梅》。由低年级慢慢往上走,每一首诗都是耳熟能详,但是温故而知新,比如为何称文人为骚人,我们大多知道文人骚客,但是这个班孩子知道是得益于屈原的《离骚》,因为《离骚》的文化地位,所以就称文人为骚人。(再一次为别人班的孩子点赞,向他们的老师学习。)比如只留清气满乾坤,留和流该用哪个?学生各抒己见,都是思想的火花,诸老师最后说了墨梅图的所在,鼓励孩子们有机会去故宫博物院看看墨梅图上是用得哪个字?思维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去思考去辨别最后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能人云亦云,随波追流。
两首《卜算子咏梅》,先出示的是毛泽东的,通过发现书中选取时去掉的那一句小序,引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对比读,发现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从两首诗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愁与笑)。
大师的课在于他的起点就是文本,可以说由小及大,小处着眼用于大处。比如诸老师的课,运用的诗词都会让学生去读。两首《卜算子咏梅》读了一读节奏,感受词一首愁要读缓慢低沉,一首笑要读高昂欢快;二读心情,陆游的愁愁在哪,慢慢去发现,毛泽东的笑为何而笑,慢慢品味诗句其实就是在反复品读与玩味,这本身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读情怀,感受陆游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毛泽东乐观向上的领袖情怀。这节课的轻松自然在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悄无声息地传授,可谓水到渠成。比如愁绪满怀的诗词就要读得慢一点、低沉一些,乐观向上的诗词就要高昂欢快。
对比来读不仅加深理解也能加深思考,愁与笑不仅是作者身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也与人人生经历有关。陆游身为臣子,一腔爱国情,可是郁郁不得志,所以他能做的只能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改初心。毛主席作为一代领袖带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身后是全国百姓,如果他没有乐观向上视困难于无物的品格,长征恐怕也很难成功,如果他都没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信心,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触,诗词就是有着神奇的力量~~不论是谁不论何种心境总有自己的那番天地,都会有自己的共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诸老师的梅花三弄~自然之梅,友情之梅,人格之美将上万首咏梅诗进行分类,这是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进行分类。
他教我们诗词可以“化三为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融入四季”来教,项目化结构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更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思考。
“生”为何诗词中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因为生代表着生长,有生命力和生命的动感,显示了勃勃生机是一种人生态度。“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又获得了一个法宝,由一个字学习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