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宠爱意,隐隐受辱心
《雪漠说老子》——
片片宠爱意,隐隐受辱心 读书笔记
《道德经》原文内容: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解读: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很惊恐,是因为人们把荣耀和侮辱看得像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意外的惊恐呢?要知道,受宠是卑下的,受到宠爱就感到非常惊喜;失宠了,则又感到惊慌失措。我们有祸患,是因为我们还有身体,如果我们没有了这副身体,没有了“我”,哪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圣人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这样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人有了身体就有了祸患,人向往荣华富贵,同样也会招来祸患。身体带来的一些麻烦,当麻烦很大时,就成了祸患。不爱惜身体的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只有一个人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天下时,或者为了治理天下而爱惜自己的身体时,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笔记:关于“宠辱若惊”。
宠爱和侮辱,你是否也与我一样,认为是两回事?通过今天所学才明白,它们是一回事。
受宠,即被宠者,宠为下,是卑下的,处在劣势,才会受于宠。在接受和受纳宠爱的同时,也给了对方施予的机会。若从这个角度理解,看似有平等。
“惊”,在这里,是意外,没有料到,意味着惊恐、惊慌失措。
宠者,在给予和施予时,位于上。大有高高在上之意味,掌握着主动权。
宠者施于受宠者,这边给予,那边接受。接受者内心和心理是不平衡的。因为,“宠”这行为本身就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接受者会有些失落。这其实也是分别心在作怪。
因此,宠者,在给予对方时,要给对方留尊严和面子,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所以,被宠者一般很难感受到平等之心之意。这也是为什么被宠者很难生起感恩心的另一个原因。宠中有辱,所以,宠也是辱,两者是一回事。从另一个层次来看,撇开名相,宠和辱都是一种感受,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
宠者,在给予被宠者关注和付出时,不要心存企图,而要有一颗施恩不求报的心。没有要宠的心,没有要宠的行为,更没有宠的概念,这样三轮体空,便是一颗清净心。
对受宠者,对你好时,希望能永远好,不想失去这份关爱;对你不好时,失望伤心,手足无措,惊恐不安。不论好和不好,都会患得患失。
把他人的态度,看得太真,看的太重,以为那是实实在在的有,其实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些情绪和念头。宠也罢,辱也罢,那都是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当你不在意,不当回事时,就什么都不是。所有身外之物,不过都是些浮云。
当没有了身体时,没有了“我”,还有宠和辱吗?那宠和辱其实并不影响自身。身体是承载行为之舟,是载体,是工具。当年老体弱时,身体无力,心强力不强,一切的宠辱,在身体不能自主时,都是苍白的。
何况那宠也好,辱也好,都是别人的事,是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根本掌控不了。想要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要破除对宠辱的执著。若想有一颗自由的心,就要跳出问题看问题。也即看破放下。
想要看破放下,需要消除分别心。没有分别心时,当别人对你好也罢,不好也罢,你都不去在乎了,甚至不会有好与不好的概念。你要在乎的,永远是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