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课程,才能吸引更多的死忠粉?|093
作者:邹玉杰律师 | 金亚太刑辩专业所
写在前面:
最近参加了一个特别好的一个课程,获益良多,而且极易上手,之后有了一些感悟,总结了出来,算是对老师的一种另类感谢吧。
由于未得到老师授权,故而把机构名字隐去,以示尊重。
某某特训营与某某总:
周一,快乐!
前段时间在南京,上了我们特训营的小班课程,体验挺好,感觉收获良多,但是个人认为,课程设计可能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您参考,有冒昧之处,还请见谅:
01
课程应该用一个专业摄影师,可以是团队成员,也可以是外聘人员,但一定是一个绝对专业的摄影人员,保证能拍出和美图秀秀一样美的照片。
如此的话,学员们看到自己上课时的美照,会不由自主的发送到朋友圈。
如此,特训营的课程,才会达到病毒式的裂变传播效果。
就这一点而言,个人认为应该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做。
02
一天的课程,时间有点过短。
学员们大多数可能都不尽兴,感觉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当然也可能只是个人感觉而已)
因为目前市面上的课程,多数是周末两天。经常上课的律师或者学员都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突然间有一个一天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可能不太适应。
是否可以考虑把课程改成两天,内容方面可以把刑事案件高效阅卷,单独拎出来,用半天的时间来彻底讲透,毕竟这是大多数律师特别关注的一个刚需问题,或者说是痛点。
另外,可以把诉讼可视化、幻灯片制作、写作、演讲这几个点也放进去,把重要的点或者一些套路交付给学员。
让学员们可以迅速上手操练,迅速得到提高。
毕竟,能输出(写作或演讲),才真是自己的东西。而可视化和幻灯片,对于输出又可以起到助推器作用。
03
每个班的人数是否可以考虑增加到36人或40人左右?
人数增加之后,至少有两三个方面的好处:
其一,一个班的收费总额上去了。
其二,班级人数上去了,就可以多放出几个助教名额,而助教可以大大的减轻团队成员或讲课老师的工作压力。
其三,学员推送照片时,学员多,也可以从侧面印证一下特训营人气旺胜!
04
班级内是否应该分成几个小组,这样的话,组内成员相互熟悉的程度会提高一些。
相反,如果只是一个大班不分组,就没有分组讨论的氛围,那么大家互相链接的可能性就极小。
其实不少学员外出上课,更重要的目的,可能也为了是链接到更多的朋友这样或许可以帮助同学们开拓更多的业务。
而如果我们的课程只是注重交付更好的内容,而没有给学员们创造更多链接和社交的机会,不少学员们也许会感觉有落差。
因为他们的获得感或许相对较低。
05
如果是两天课程的话,课程最后是否可以加一个环节——每个小组打磨一个有个人烙印的「知识产品」,小组之间相互PK,最后选出冠军。
拿到冠军的小组,会有不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他们在之后的时间内,或许会不遗余力的向周围人推荐特训营。
至少他们在获奖之后,会把奖状或者奖杯发送到朋友圈。
这应该也是对特训营的一种宣传。
06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课程是两天的话,可以让两个人来讲,第1天由你来讲,第2天的课程可以换一个老师来讲。
这样的话,个人认为有三个好处:
其一,两个老师来讲,每个人的压力就会减轻一些,体力消耗,当然也会降低。
其二,两个水平相当的老师来讲课,但是风格大概率会不一样,这会让学员们有一种新鲜感,不至于审美疲劳。
其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培养出来多位讲师,那么特训营的课程才有可能九州大地上遍地开花。
毕竟,毛主席曾教导我们——人多力量大!
07
班级集体照片,最好是在第1天课程中午休息时拍。
这个时候,学员基本能全员到位。
如果放在课程的最后,不少学员由于赶火车,或者其他的原因,会提前离开。
这样话,要么会使大家在拍照的时候倍感匆忙,没有从容感。
要么会留有遗憾,上了一天或两天的课程,都没有和同学们留下一张合影照来纪念。
08
全部课程结束后,是否可以考虑安排一下,不赶时间,有空闲的学员们一块聚个餐。
主办方承担也好,AA制也好,其实都可以。最好是由承办方或者主办方来承担。
让学员们感觉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当然也给学员们一个交流或链接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课程物有所值。
其实这也是一个让大家对于特训营课程继续讨论的机会,而这种讨论,无形中会在学员心中或者脑海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当然也有可能让他们有更多像周围人推荐特训营的冲动。
因为有个这个聚餐,他会觉得在特训营上课的体验确实很好。
其实这也是iCourt课程体验比较好的诸多原因之一。
09
上面说到那么几个小建议,都是不成熟的,当然,也许都是错的。
因为总体上来讲,个人认为特训营的课程,确实是蛮好的,对我个人的帮助极大。
所以在接触了特训营之后,才会不遗余力的向周围的人介绍特训营,推荐特训营。
但是,恰恰因为她好,也是为了她更好,我才吹毛求疵,百般挑剔,愿您谅解。
最后再次感谢我们特训营和某某律师。
顺祝:您和特训营工作愉快!
铁粉:刑辩邹玉杰2019年07年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