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钱的觉察
我的家庭是羞于谈钱的。外公去世得早。听母亲说,外公是最视金钱名利为粪土的老派知识分子。他在世的时候很多学生名流跟他求画,托人情出重金,外公一概不理。甚至会把自己的画一分为二盖在被褥上挡灰。外婆生活极其精致优雅,别人家用马头肥皂的时代,她却一直坚持在上海求学时保留的习惯,檀香皂洗衣服,百雀羚涂脸,身上永远都散发着迷人淡香,头发永远纹丝不乱,衣服永远整洁挺括,对小孩子外婆从不吝啬,考试好发奖学金,过年发红包,是她对孙辈们的祝福;奶奶出身贫穷,家里供不起,靠着自己考上师范供自己。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一个人养4个孩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样的人生际遇,唯有极度的节俭才能扛得过来。而奶奶唯独对我是无比大方,只要我要,她会把最后几块钱买米的钱都拿出来给我。”女人最要紧的经济独立“是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教诲;她也试图教我一些金钱的概念,唯一谨记在心的便是“无功不受禄”,却从来不给我零花钱,连压岁钱都是代为保管;父亲倒是出手阔绰,每次母亲不在家,父亲都会带我下馆子,新华楼吃瑶柱蒸饺,红梅冷饮店点玻璃杯流汁冰淇淋,一家粉店不是寒菌粉,就是鸡肝椒三码;总之哪个贵点哪个。父亲总说,吃光用光身体健康。 在这样的家族里长大的我,即便后来大学读的会计专业,依然对金钱毫无概念。不知道如何规划,如何配置,如何投资,如何储蓄,更别说如何搞钱了。 工作20多年,淘宝微商电商直销也折腾过不少,最后有没有赚到钱至今是个迷。反正银行卡上的余额永远是无法让人兴奋的。去年春天到现在,家庭诸多变故。上有老下有小的危机感,与死神插肩而过的体验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钱”这个东西,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与它相处呢?下午发生一事,略有觉察,很是有趣。心理咨询师证考了有10余年了,一直未能真正意义上的执业上岗,实践经验多来自于公益与志愿者。身边朋友与家人知道我的这个爱好与专业,也常常委以信任。我从来不敢开口收费,一方面觉得自己非科班出生,专业度不够,难以评估是否有功;二是不好意思跟朋友谈钱,别人也只是找个朋友倾诉罢了,貌似还要收费,未免显得过于势利了。自己就当是朋友们信任,让我实践练习,增长功力吧!常常受到朋友们正向的一些反馈,比如觉得被理解被看到,跟我谈话会让自己有很多看不到的盲区,我像一面镜子照见隐蔽的自己…… 我也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与成就感,钱不钱的,在我的脑子里本就不那么重要。近日在2024重启人生的活动中,在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分析中,突然意识到,我一直给朋友们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是有价值的。在专业上,我是很认真严谨地把我这些年持续不断学习的各流派的理论技术应用在帮助他们,而且切实有效地给到了他们帮助。这就是功,就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受禄。反倒是当我自己不敢明确自己所付出地时间精力与专业地帮助是有价值的时候,别人也不会认为我的服务是有价值的。我希望得到他人对我的尊重,首先是需要自己尊重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并且勇敢地广而告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于是,今天在一位朋友跟我说她也有困境的时候,我勇敢地表达了我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并且给予了首次免费体验的好友优惠。 虽然被婉拒,但没有关系,我已经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做心理工作是我的热爱,也是我的优势所在,能够成为别人的镜子,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给需要的人以温暖与力量,于我来说就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而金钱,也许更多的是为了表明我的劳动是有价值的,我亦愿意为尊重我劳动的人服务。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