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五课作业

2017-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滨鸿

 请就这篇文章去分析:是由哪几个“点”连缀而成的,怎么体现了不同点之间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A2的连缀。

文章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8TqP0OcT61Kx_CalroNowQ

    这篇文章写的是“不确定”本身会影响人的决定,而不是不确定的事情带来的结果影响着我们。

       不确定的条件无非是“是”与“否”,结果很可能相同,所以条件并不决定结果,决定结果的是不确定的感觉。这里就有三个点:

前提“是”——结果A
前提“否”——结果A
不确定感——结果B

前因后果:文章通过考试结果出来之前遇到旅游广告时人在不同思考模式下的不同选择,说明干扰人做出选择是“不确定感”,如果穷尽假设条件最后选择的结果很可能一致,但是与被不确定干扰下的选择不同。如果意识到这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将前提条件中可能的情形提前想清楚,最后的选择会更理性。

适用边界:也许有人说,即使想到了几种可能结果,最后选择不一定就是理性的,也不必然与“不确定”干扰下的选择不同。的确,这种方式也有前提,那就是条件的可能性是可以穷尽的。如果假设的情况太多那么这样做也没有意义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被焦虑情绪困扰时,引起焦虑的事情已经不是主要的,而且焦虑本身让人无法自拔,大脑无法正常思考,左右脑失去连接,被右脑情绪控制,左脑的理性思维无法发挥作用。

A1:作者与朋友关于是否放弃工作的交流,假设有能力与没有能力,最后结果都是放弃。有能力——有所图,没能力——无遗憾。

A2:不确定带来的不安全感阻隔了左右脑的联系,处于右脑模式下人更多地被情绪左右,只有意识到自己陷入右脑模式,并自觉抽离,激发左脑的思考,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