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创作

这群看孩子的老人们

2020-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永远是我

最近,我每天早晨从森林公园锻炼回来,总会到体育场的健身器材处吊吊杠子、做做俯卧撑、压压腿,舒展一下筋骨。忽然发现疫情缓解后,在体育场内和健身器材处,总有一群老年人看护着一堆孩子们玩耍。

因疫情原因,体育场今年上半年一直没有开放,体育场一直静悄悄的没个人影。六月份才开放的体育场,因为新发地突发疫情,又关闭了。体育场短暂热闹几天,又静悄悄了。

一直到了七月下旬,北京紧急疫情解除,体育场又开放了,这里马上又成了健身爱好者和孩子们的天堂。

特别是上午和黄昏后,体育场里小朋友特别多(近几年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周围好像突然跑出来很多小朋友)。每天黄昏,华灯初上,体育场的人造草坪上到处都是疯跑玩耍的小朋友,周围是或站或蹲或坐的家长(这些看护小孩的家长,有孩子的父母、也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看小朋友们在体育场内呼朋引伴,疯跑疯玩,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上午来的孩子相对人少了,而且陪孩子都是老人。

体育场因为其安全性,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游戏场所,这里地面平坦、又没车,地面又软,不怕摔无磕碰,引来了周围居住的小朋友和家长。

每天上午我都到体育场体育器材处健身,总能与孩子和老人照面。健身时,慢慢搞清楚了这些用不同口音的方言聊天的老人们的来历。才知道这些老人都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给自己的儿女看孩子的。好像现在有个时髦的新名词把这种老人称作“老漂族”。

对,是这个词——老漂族。

老漂族是一群特殊的老年人,他们不是为了生计、不是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他们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女背井离乡,来到在大城市工作的子女身边,照顾自己的第三代——看孙子(女)或外孙(女)。这些老人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自由职业者有知识分子,有老两口都来的,也有独自一人。

老漂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城市的繁荣以及提供的机会,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闯荡,并落户安家。

当这些年轻人结婚生子,发现精力和财力有限,工作与生存的双重压力随之而来,因此就出现了老漂族——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离开老家来照顾儿女以及他们的下一代。

我们这里的航天三院是一个高新技术研究院,每年都从全国各地的名校招聘不少优秀的学生,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毕业生,怀着报国的满腔热情,来到这里准备开创一番事业,自然而然地,他们也安家扎根于此。

我每天在锻炼时,不经意间听到老人们(这些老人有的岁数大些,有的年轻些,年老的七十多岁,年轻的只有五十多岁)的对话,很有感触。

我总结一下,老人们的对话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一是与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的矛盾,比如小宝宝的吃穿教育和家务劳动;

二是老人的孤独,许多老人只身来到子女身边照料第三代,与老伴分离孤独,而老人的另一半在老家,或有事不能脱身或要照顾另一个子女的下一代;

三是老人的医疗,因为不是所有老人都有医保,花钱看病成了问题;

四是为自己的养老和子女的将来担心。这些来自不同城市和乡村的老人们,在照顾第三代时也发现自己的独生子女忙的自身都难保,自己生病或老的动不了了时,子女哪有时间和精力照顾?

五是老人们关心的事,比如工资收入,健身养生,厨艺,教育……

我把老人们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话,总结几个。

一、关于孤独

“我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名校的研究生,儿子、儿媳都在这个研究院工作,他们平时工作都特别忙,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半夜才回家,照顾孙子成了我一个人的事,好像跟他们夫妻没关系似的,我都来了8年了,快把我累死了。”一个东北口音的老太太说。

看来她是一个资深老漂族,她说孙子现在刚上小学二年级,疫情前的工作日,她负责接送孙子上下学、买菜做饭,除此之外,还要看着孙子写作业,自从有了疫情,孩子不去学校上学了,整天在家看着更是累死人了。

“平时忙活着一天就过去了,也不经常出去走动,对我来说这个城市也算不上熟悉。忙和累是一方面,在生活中我也感到特别孤独。”

她跟旁边的老人们说,她老家的亲戚朋友很多,住得也近,经常相互走动。来北京之后,因为代沟和儿子、儿媳能交流的话并不多,出了家门谁都不认识,和邻居也都是点头之交,因此倍感寂寞,十分希望能早日回老家。但让她归心似箭的原因是她的老伴还独自留在老家。老伴还有一个年迈的老父亲要照顾,所以没法跟我一起来北京。因为工作太忙,儿子、儿媳妇和孙女也不常回家过年。在这八年当中,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老太太才能回去和老伴团聚,老伴上了年纪后,心脏不是很好,让她担心。

二、有关育儿问题的代沟和矛盾

因为育儿观念和方式的不同,老人和女儿女婿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一个老太太说。

给孩子热的牛奶太烫了、天热了别给孩子捂那么多衣服……女儿经常因为类似的事情指责我。最激烈的时候我们吵成一团,帮忙照顾孩子反倒照顾成了冤家。

我外孙女半夜总是哭闹,因为心疼女儿和女婿,晚上都是我和小孩子一起睡。我耳背,有时候不能马上听到小孩子的哭声,也会因此受到埋怨。

面对与女儿、女婿的矛盾,老太太说一度心情郁结,前年之下一气回了老家。

可去年老伴去世了,老太太又返回北京为女儿和女婿看孩子。

三、感觉累,有压力

有个显得有些沧桑的老人说,现在自己有两个孙辈要照顾。前几年,因为心疼儿子,从老家来北京照顾孙女,老伴在老家给女儿看外孙,两个老人分兵两路照顾第三代,她好不容易等到孙女上小学了,以为可以脱手回老家与老伴团聚了,没想到国家放开了二孩。儿子和儿媳响应号召又生个儿子,在农村讲究男孩才能传宗接代,一心抱孙子的老太太,高兴极了,这回又走不了了,也不想走了。

她又开始看孙子。因为疫情,孙女今年也没上学,两个孩子一起照顾,如今她的压力比之前更大。现在我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不是在看孩子,就是买菜做饭,有时候还要做家务,每天累死了。但就是这样,经常因为饭菜做的多少、咸淡、不好吃被埋怨几句。

老太太自己心里也有委屈,虽然是自己的儿子儿媳,总感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虽然都是亲人,有时也觉得自己是个外人。等孙女孙子长大了,还是想回老家去。

四、身体不好,担心医疗

此外,还有老年人因为就医问题伤透了脑筋。

从老家到北京“投奔”儿子的一个老人就因为异地就医问题十分担忧。

“我还有一个远嫁南方的女儿,因此不符合随子女迁入户口的要求,我的户口迁不进北京,看病也走不了医保,都要自费。”一个老人说。

他患有高血压和较严重的冠心病,在老家时就曾多次住院,且每天都必须服药。“我平常吃那些药也挺贵的,如果不能用医保,肯定是一笔比较大的支出,所以每次药快吃完的时候,我就让老家亲戚多买一些邮寄过来。幸运的是,我来北京一年了,目前还没犯过病,可一旦犯病就很麻烦,那可是一笔大开销,这也是我现在最担心的问题。”

………

老人们的对话天马行空,琐琐碎碎,话题切换的很快,我也是听了好多天才听了个所以然,越听越悲哀。

以前说养儿防老,可这些老人呢,他们养大了儿女,并把儿女培养成才,可是这些独生子女却自身难保,老人们还要放弃刚刚退休的安逸,来帮助儿女看护第三代。

老人们的幸福是什么呢?

他们担心的事谁来解决?

将来这些老人动不了了,怎么办?

唉,我这是瞎操心,车到山前必有路,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会好的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