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国国学与传统文化工作生活

学做包子谈教育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34人  文心雕玉

    今天在家和老妈学会了做包子,从做馅、和面、醒面、包包子、蒸包子……看似简单的工艺从两斤白面粉魔术似的成了香喷喷热气腾腾的大馅包子,其实里面包含了物理原理,化学原理,笔者理科久佳,如需了解问百度。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笔者的劳动,学会了一项日常面食,十分开心。笔者由此却联想到了教育问题。

    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让本来就重视教育的国人在教育更加舍得投入,为了孩子在将来上一个好大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孩子们的知识学习成绩成了主要追求目标,但人是最具复杂性的生物,能用批量工业化的教育方式为人类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吗,家长的期待和社会的要求形成的惯性焦虑影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规律,社会职业评价过于单一影响了基础行业的就业待遇和地位,导致高学历的人很多并未实现职业期许,在一些不需高学历的行业却存在招不到高素质技工的尴尬局面。比如在北京,庆丰包子好吃,但一些加盟店做得并不好,全聚德的北京烤鸭好吃,可在火车站,礼品店销售的北京烤鸭味道可不能比,狗不理的包子好吃,为什么别的包子店却做不出……可现代社会人们需要大量的质优价廉的良心美食,可总的来说以美食闻名于世的中国,吃得十分粗糙。而制造业招不到好技工,也是社会环境使然。

    笔者有幸从事过国学教育,传统文化重德性培养,更多地是生命教育,虽然也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但从儒家诸圣人孔子、颜回、朱熹、孟子、王阳明、曾国藩等看皆是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地励行者。孔子通达六艺,问稼穑于老农;朱子治家格言里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王阳明的心学是在贵州龙场蛮荒之地耕读困厄中体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是中华历代古圣先贤孜孜以求,它极高明而道中庸,它极廓大又极精微,人心唯危,道心唯危,它与名利无关,关乎天地宇宙,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人生意义,这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的资源,凭着它,中华民族历劫而生,饱经沧桑,又昂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的教育要跟上世界潮流,当然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邯郸学步,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但更要有文化的自信。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焦虑、困境甚至战争,都让东西方的哲人把目光投向我们东方中国文化。它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祟尚和谐,顺应自然……有着普世的价值。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知识,更应该是传道者,人人明理明道,大同社会才可期,社会文明才可期,人人唯利是图是社会痛苦的渊薮,腐化堕落的基石,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坚强力量。

    职业有分工,劳动无贵贱,不以金钱论成败,以奉献和创造为美,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民主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在每一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从孩子们的基础教育最为重要,意味着祖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