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读写交流群

拆书0101+那美+读书等于浪费时间,快看你有没有中招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16人  那美喵星球

I 重述原文

今时今日,读书成了一种潮流,尤其当我们看到别人一年读了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之后,自己会感到莫名的惶恐,生怕自己读书少,就会变成与“知识圈”格格不入的怪物。于是我们开始囤书、读书、快读书、多读书,只要读的数量足够多,自己就可以沾沾自喜了。

自以为读了很多书,可是在别人要我推荐几本好书给他的时候,我在说出书名之后,就记不起书中具体讲了哪些内容,也不记得有哪些部分是我所喜欢的,更别提要和对方讲一讲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以及这本书为什么值得读……

尴尬之余,冷静过后,我才发现,原来读书不是一件拼数量的事儿。读书,很难!

都说人的大脑潜力是无限的,但对我们来说,记忆力却是有限的,所以那些曾经看过的书被我们淡忘也是合情事理的。不过,如果读书的时候既不做笔记,也不写随笔,就不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同理,这样的借口,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不适用。

很多时候,当别人和你讨论你之前读过的书时,你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外表面带微笑,用指点江山的气势告诉人家:这本书好,值得看!心理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默念:千万别问我这本书写了啥,问了我也不记得。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扰——记忆力不好。如果是我们亲自参与过的事情,哪怕时间稍久远一些,也能记得一二。但是对于那些知识点,概念或者是读过的文章,看过的书,想记住却成了一件难事。

其实大家对于读书有一种共鸣——记不住,也吃不透。

熬了一天一夜读过的书,却什么都没记住?心里只多了这些抱怨:

“刚读完的这本书,好像也就那么回儿事吧,没什么感受。”

“昨天读的这本书,的确写的不错,很有趣,但是哪里有趣?我不记得了。”

“这些知识IP,天天在鼓动我读书,我一年读了几十本书,我还是我,一点改变也没看出来。”

读书,没让我们变优秀,却变成了一个爱抱怨的人,这样读书,只能说,不读也罢,浪费时间,浪费资源。

可是肯定有人会说,读书怎么会没用呢?哪怕你不能记住书中的全部内容,但只要有一点可以给你启发,这书就没有白读。他们相信,哪怕我们读过一本书之后,只记住了其实的1%就够了,剩下的99%会在需要它们的时候,像盖世英雄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有时候我们就是过于相信自己,我们期待的灵光一现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反而发现自己连昨天中午吃了什么都要努力回想,才能记起来。是啊,人类就这么健忘的动物,我们又如何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书籍的精髓”呢!

再说,我们花着钱和时间来读一本书,难道就是为了只记住1%还是2%?从成本上来看,投入和产出明显不成正比。就算我们读完一本书,记不住100%,99%也的确有点为难,最起码也要记住10%到30%的内容,我们才没有白读一本书。

“理解精髓就好”,听起来很美好,可更像是我们忘记书中内容时给自己找到的完美借口。而且在我们继续读了一本又一本书之后,发现原来以为的“理解精髓”,已经变成了消失的爱人,就连曾经的1%我们也不再拥有。

多读书,不如吃透读过的每一本书。只是用眼睛把书从封面开始,一页接一页的读完,只是形式意义上的读完一本书,只有把书中的内容留在大脑中并记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完一本书。只读书的人,永远追不上会读书的人。

A1 联系经验

不过可惜,之前我一直都是一个只读书,但不会读书的人。自从我以为自己爱读书之后,就会在爱好特长这一栏上写上“读书”二字,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字,我遇到了一次尴尬的谈话。去年年中时,我参加了一场面试,面试的形式是一对一的,面试官也是一个问题很多的人,而我又是一个健谈的人,两个人竟然聊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最后没有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她看着我填写的应聘登记表,突然问我:你最近在读的书是什么名字啊?说实话,很少有人会问我这个问题,更别说是在面试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懵”。不过,看了那么本书,要回答一个书名对我来说还是没难度了。在我的大脑高速完成云计算之后,我选择了一个可以体现我的深度的书名作为答案。

“我最近读完的一本书是《穷爸爸富爸爸》。“

可万万没想到,我话音刚落,面试官就面带笑容的追问了一句:“这本书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又一个“懵”字袭击了我。看了这么多本书,并没有沉下心来思考过我的感受。每一次,翻看完一本书,我都会误把它当成是一次胜利。不只没有感受,就连每本书具体写了些什么,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在这样的特殊场合,我不能让尴尬持续,只好硬着头皮,凭着自己的对这本书的仅存记忆,外加自己的胡编能力,给出了一个自己都不满意的回答。

A2 规划运用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迎难而上,自然不能被困难所打倒,只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应该还是一条女汉子。为了让自己可以从一个“读书”的人,进阶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我做了如下升级:

1.      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避免看过就忘的尴尬场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动笔。可以准备一个杂记本,或者直接在手边放一本便签也行。随手记下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还要动手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不要长篇大论,提取关键点就行,为后面的整理笔记和写读后感打下基础。

2.      整理笔记,同时必写读后感。整理读书过程中记下的笔记和随笔,同时输出完整的读后感,有了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印象,更有利于我们再次思考,一本书的内容,在我们的指尖和脑海中二次上映。

3.      每月抽出一天时间,阅读自己本月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以前一味的追求读书的数量,却忽视了读书的质量,读一本忘一本,表面上看,读了很多书,可实际上能记住的不多,能为己所用的几乎没有。每个月抽出一天的时间,为自己读过的书做一次复盘,让读书可以真正为我们的精神提供食粮。

4.      阅读之后与他人分享。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或在读书的过程中,只要我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分享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可以口头讲述,也可以写文章,总之,要让读书的过程立体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