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解——收到“人生每个阶段就该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引发的思考
我们人际交往,交流沟通,都是试图理解他人的意图。
一、定义“阶段”
人生每个阶段确实有每个阶段该做好的事。
上学,不乏有跳级的人,人生,不乏有觉醒的人。
也许要看该怎么定义这个“阶段”,比尔盖茨,没念完大学就去创业了,大学这个“阶段”该做好的就是完成学业,别人理解他没有做好他大学阶段的事,但他自己不一定会这么理解。
当他自己知道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时,接下来的学业已经成为了浪费光阴、生命,或错过了最佳创业时期,他就可以选择结束这个求学“阶段”,准备起始,新的阶段。
他的创业阶段和同学的求学阶段是在同一时间里;或许大多数人会误解,辍学,是“没出息”的代名词。
但当没看到比尔创业成功之前,旁人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而他的亲人、爱人、师友最佳的做法就是承认他步入新阶段,并在新的阶段里,进行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指责评价他没修完的大学学业。(国人尤其喜欢评价和批判)
我们有谁能料到别人处在什么阶段呢?又有谁能定义这个“阶段”呢?只有:(他)自己。
二、代入角色
想去理解一个人,就要代入这个角色,用他的视角去认知这个世界。
就像看言情电视剧,代入角色(一般是主角)才会看得有声有色,跟着主人公的情绪跌宕起伏,跟着故事情节发展,进入情绪的高潮或低谷,为了体会那种痛苦。宁肯恨的配角,咬牙切齿,怀着恨不得帮主角出口恶气的情感,坚持追着剧看到完。只为感同身受那令人愉悦的忧伤。
而不代入,用批判的视角,去看电视剧就会觉得没啥意思,一个跟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故事。就可以随意评价这个故事写的合不合逻辑,这个演员长得美丑,这个故事是悲剧不是喜剧,自己就不爱看,等等。
这就是心理学,与意识和潜意识有关,催眠术,只能催眠相信催眠的人。当您不信,就不会被催眠。您的意识里有了批判,您便无法被催眠。
三、批判影响代入
批判,会影响自己代入角色,影响被催眠,影响理解想被理解的人物个体。
有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没有成为任何宗教徒)很难理解,那种磕长头,顶礼膜拜的虔诚。或许只有真正的信一回,才懂那种教徒的虔诚。
就像没吸过毒的人,无法理解戒毒的痛苦,是一样的。
走进一个人的坐标,就要去按照这个人的生活方式,过活一遍,接触这个人接触的人,这个人接触的物,这个人遇到的事。
但即使这样,都不一定全面的理解这个人,从中是否觉悟到了什么。
明天会不会选择买张去往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朝圣的机票?
更何况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身证体悟他人的生活。
四、时间有限,不能理解也要学会尊重
心怀善意,承认和祝福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每个人都像一本厚重的书,信息量极其庞大,不轻易评价他人,只用有限接触的时间,读自己能理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