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读完一本书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大概都有过阅读的经验,每人可能都读过不止一本书。那么,有没有人思考过,怎么样才算读完一本书?
我想,大部分人会像我一样,基本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是读完了一本书。但是,大多数人会认为读完一本书,至少应该把书从头到尾的看一遍。从头到位把书看一遍的诚实的人们,如果一点也回忆不起来书中的内容,无法跟别人形成交流,往往在别人问起自己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已经读过。可见,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不能让人认为自己已经读完了一本书。
我也一直存在回忆不起读过的书的内容的问题,却也从未想过怎么才算读完了一本书。不过,幸运的是,读了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这本书,让我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来看看应该如何去阅读,最后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
如何找到自己阅读的目的?第一遍读这本书,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我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却获得了这样非常重要的启迪,即读书是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说来惭愧,我的学历并不低,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没有意识到读书是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我身边有一些读书无用论者,虽然不赞同他们的观点,但也无法说出读书真正的力量。读书真正的力量是它可以带给我们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刚毕业的时候,迷茫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刚升职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管理;不知道如何做一顿饭;不会养育小孩;想创业又找不到门路。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读书去解决。当我们带着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去读书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形成我们读书的目的。
共振读书法就是让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作者在《高效阅读》中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共振地图”。 “共振地图”的阅读方法就是让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是一种非常主动的读书方法。作者总共分成了六个步骤,指导大家使用“共振地图”进行阅读。步骤0是画出“共振地图”,步骤1要随意翻阅,整体感受整本书,步骤2继续补充“共振地图”,确定自己要翻看的页码,步骤3要从页码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我认为,前面这四个步骤,都是在寻找我们的目的,感兴趣的关键词就是我们的阅读目的。步骤4就要带着这几个小目的进行分别深入阅读。最后的步骤5要求读者制订行动计划。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一直带着阅读的目的。有一个大的目的,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分解到感兴趣的关键字这个小目的。
这样子就阅读完了一本书,使我感到非常诧异。我们真的读完了吗?我们不感兴趣的那些内容,永远跟我们无缘了。如果书的内容非常多,我们感兴趣的可能只是它的九牛一毛,那么我们错过的将是整个牛群。但是,我们确实读完了,我们读到了我们需要的知识就足够了。那些牛群并不是我们这次阅读的目标,或许下次,我们会重新翻看起这本书,带着不同的目的。
当我们再看一本书时,再也不是听作者不停的陈述他的内容了。我们不需要去看目录了解他的文章的结构。我们是一个组织者,组织起一堆大咖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并且,这些大咖的咨询费用并不贵,可能是50元的德鲁克,也可能是30元的巴菲特,又或者是35元的彼得·蒂尔。
二、要去输出
步骤5要求读者是制订行动计划就是要我们去输出。输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输出思想,二是进行实践。
共振阅读法,让输出思想变得非常容易。经过六个步骤绘制的共振地图,让我们紧紧地围绕着我们的目的进行阅读和记录。记录下的简短词语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结构。只要我们把我们简短记录下的词语扩展成句子、段落,就能形成有总句、有分句的完整结构的文章。
如果通过阅读我们成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实践起来也就变得比较可行了。我们就可以依据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案制订行动计划。实践难就难在执行力。
我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我的答案。怎么样才算读完一本书?
带着目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落实到输出上来,我认为就是读完了一本书。我们并不需要,把书中的信息全部了解。但是,我们也不能只去获取信息,不去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