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定位》第四章
模糊数学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门数学新分支。
人与计算机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比如你在赞美一个人“漂亮”、“厉害”、“优秀”时,这些词实际上是模棱两可的。“漂亮”和“不漂亮”实际上没有量化的界线,甚至A说C“漂亮”可能B却会说C“不漂亮”。而模糊数学就是通过数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这种边界不清的事件的学科,大多数人文学科都广泛存在这种边境不清的事实。
假设A说C是优秀的员工,B却说C不是优秀员工。员工就在那里,所作所为事实清楚,但评价者A和B对优秀的边界是不清的。因此理想中的清楚明确,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模糊的。
虽然很多事物确实存在边界模糊的特征,但前面说过,人在认识过程中往往是有惰性,且贪婪的。因此人本身渴望事情更加简单化,渴望在A与B中选择一个有点突出的来。
正因为这种惰性和贪婪,等级产生了。给产品排序本身就是给产品划分等级。不管你把这种等级形容为产品的阶梯,还是形容为排行榜,实质就是人为在多样化的产品中,购置一个简单易选择的等级。
也不管你把社会中多样化的产品形容为爆炸,还是形容为过剩。本质是社会物质更加丰富,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种选择的多样化,也不管你形容为容量不足的容器,还是形容为超过需求的信息垃圾,本质不变。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定位》在第四章里,将视角定位为一个产品营销总策划,告诉一个策划者,在自身产品不在排行榜第一的情况下,如何调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的收益。
因此,《定位》是对弱势的定位,是太极的借力打力。
所谓的“关联”定位,发生在当下的最显著的例子是川普,明明抗疫善乏可陈,但川普会说依据科学家的预测,情况会更糟糕,但我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明明在抗疫排行榜中,情况不佳。排行榜不佳,按照正常逻辑,就是工作不佳,让很多人失去生命。但川普团队宣传是他挽救了更多生命,从而突破不利的逻辑陷阱。
回头看《定位》的例子,安飞士落后第一名,正常逻辑就是不努力才会落后他人,但安飞士说自己虽然不是第一,却是最努力的公司。这和川普行为是一样的。
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如今我们称之为“蹭热点”,也就是书中所谓的“非可乐”。这个在今天更是特别常见,如某个名人推出《后浪》 ,那么你就去骂后浪,说浪不起来 或者“中浪”都可以,总之“非后浪”。典型的蹭热点行为,因为热点关注度高啊, 宣传与之不同,无非蹭它热点。
文末,实际作者也看到了这种营销的痛点。那就是这种营销始终是弱者的营销,永远站在强者的对立面,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