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这一说
昨日听戴建业老师的课堂视频,在视频中戴建业老师从诗歌内容出发对陶渊明先生的人格精神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之前虽然也针对陶渊明先生的经历写过一些文章,但汇总起来,整体是有些浅淡,不仅仅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甚至没有感到自己触摸到先生的人格。恰好昨晚回到住处,阅读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墨子》章节提到墨子的观点和行为,对人格的概念突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谓知行合一,在不同的层面理解却亦有不同含义,站在人格角度那更是一种无法妄言的“真”了。
说到陶渊明,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歌当属《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已成为当今田园生活向往者的口头语,这句千古流传的脍炙人口句子让急躁的现代人内心平静下来,想象着饮酒中陶潜先生描绘的衣服悠哉闲适的画面,整个人的生活好似慢下来,在细细品味中感受着陶潜先生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回过头来再次思索一下自身的情景,发现生活中的烦躁确实有些无的放矢,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后变解决了。
如果说大部分的人提到陶渊明想到的是一副“戴月荷锄”归家的闲适画面,那从戴建业老师的视频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陶潜先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看待人生的态度。虽有五个孩儿,却也个个不类己,若是放在现在很多父母身上应该有深刻的体会,我们常说,经常会有父母面对着无法掌控的孩子提到自己想“删号重来”,当然这更多的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嘲和无奈的呐喊,现代的我们仅有一两个“憨儿”便非常的急躁,那么便可以想象有五个“憨儿”的陶渊明是多么的无奈,但他却能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乐观的看待,“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从这个语言中便能够看出他对于自己孩子的宠爱,正如我们每一个人,即使自己的孩子“无法掌控”,但对他们依旧充满了深深的爱。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作业无奈之时,不如学一下陶潜先生“天运苟如此,不如杯中物”,我们倒不至于去喝酒,但可以寻找一些自己的兴趣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止于将自己的生活充斥着无奈。
从陶渊明先生这种对生活的 态度上便能够看出来,他对待生活的一种“真诚”,正是这种真诚,让他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人格便顺理成章。若是将掏钱先生生活的时代往前推五六百年,我们便会接触到另一个让我们感到“真诚”的人物,是墨子,这两天看老子与孔子,也许是因为有些熟悉,导致自己在看到墨子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之时,便对他极为推崇。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墨子的一个故事,时间问题,明天细聊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