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读书笔记-2019厚积薄发群

你不是不能成功,只是不想成功

2019-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眉姑娘

最近,湖南卫视新上了一档明星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女演员乔欣(欢乐颂饰演关关)和她的94年经纪人也参加了。

每次到乔欣的画面,整个气氛都很静,静的很尴尬。并不是她和经纪人关系不好,而是关系太好,彼此面对合约续签的问题陷入艰难。

在跟经纪人聊未来何去何从时,乔欣背对镜头说了一句”心好累“。能看出来,乔欣很不自信。

我们一直以为,聚光灯下受人吹捧的明星、站在讲台侃侃而谈的讲师、你身边雷厉风行的领导,他们都是自信的代表人物。

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他们内心都有自卑感。

我的自卑感就很深,从小到大,都是在比较的眼光中度过,很少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肯定。直到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多次向我推荐的,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的《被讨厌的勇气》,他们俩写了“勇气两部曲”,《被讨厌的勇气》是其中一本,另一本叫《幸福的勇气》。

这两本书实质上都是在推广阿德勒的哲学心理学。内容呈现也很有意思,像对白小说,通篇是哲人及青年两个人物的对话,两人就人是否需要去满足自己的“认可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此就延伸出很多新奇的观点,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比如说“自卑感”,书中提到,自卑的感觉是在人际关系中,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情绪,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某些方面很差、做的不好,也就不会产生自卑感。

因此,困扰我们的自卑感,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既然是主观感受,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去改变:你愿意把自己的某个特点,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这完全由自己来选择。

过去,一个人有点“自卑”,我们都会认为这是个不好的特征,就连这个自卑的人,常常因不够自信责怪自己。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适当的“自卑”其实不是坏事。

前面有提到,人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有了比较心,这才发生了自卑。

那么人为什么要比较呢?人在不断的“追求优越性”,可以简单称其为“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

适当的自卑感,能够让人进步,如果能够正确的利用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现状,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如果是这样的自卑感,那就很不错了。

但如果自卑到很消极、认定自己一无是处,那么这就不是普通的“自卑感”了,而是“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觉得完全就是在说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常常会把无法进入好公司、得到好职位、拿到高工资,怪罪到自己的学历低上。

现实中也有很多女孩子,说自己找不到男朋友是因为不漂亮、身材不好等等。

当然,学历高、长得漂亮、身材好,在人际交往及职场中会有更正向的辅助作用。但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种现实。

如果我们抱着“因为不漂亮,所以找不到男朋友”这类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不想成功了,不想成功了。

简单来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不想真正的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己而牺牲目前正在享受的舒适娱乐。

比如,认为自己胖,为何不用休闲时间去锻炼,控制饮食。觉得自己不美,可以学习美容、护肤、化妆。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把学历升上去。书中认为,不愿意改变,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不满,也更愿意维持现状。

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学另外一个模型,ABC理论,A是固定不变的事件,C是产生的情绪或结果,B是你的理念。想要改变C,就得改变B。你的信念,决定你的结果。

那么,适当的自卑,对我们达成“追求优越”有促进作用。消极、极端的自卑情节,就不太好了,会让自己过于与他人比较、且在意他人的眼光。

讲到这,又可能要引出书中的另一个观点“课题分离”了。这是书中,我最关注的且正在学习的一个观点,下回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