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太史慈:大丈夫生当提三尺剑,再了解这6个成语
刚开始读三国志的时候,一直觉得帝王传记后边,就该跟着嫔妃传记嘛,后来慢慢理解了,毕竟刘繇、太史慈、士燮都算得上一方诸侯。
照常说明,因成语典故系列文章是顺着《三国志》所写,故部分成语可能出处更早,为免误人子弟,还请知悉。
犬不夜吠
虽然出现在刘繇的传记里,但涉及的人物不是刘繇,而是说他的伯父陈王刘宠。这是在夸刘宠擅长抚民,当年来会稽当太守的时候,官员都是一个态度:求不去,还搞得民不聊生,夜间更是犬吠不绝,意味着盗贼众多。
等刘宠到任,治下一片祥和,夜里也听不到什么犬吠了,可以说盗贼绝迹,这也使得刘宠深受百姓爱戴。等刘宠被调任到他处时,哪怕七老八十的老翁都要来送别他,刘宠只取了一钱作为临别赠礼,他也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犬不夜吠”是指社会治安良好,没有盗贼。
弊车羸léi马
同样是在夸赞刘宠,这回说的是他节俭,既不受贿,家里又没什么贵重物品,一直吃着简朴的饮食,微薄的衣衫,出行也只有破车瘦马代步。“弊车羸马”是指处境贫穷。但是在东汉末年能称得上宗亲的一共也没几人,刘宠无疑是其中一位。
刘宠受封在陈国,在那个吃人的动荡年代里,陈国能吸纳十万百姓,说明本身就是一个富强的领土,身为王爷就算不是锦衣玉食,至少吃穿用度也不是穷苦百姓能想象的吧,凡事都有规格,刘宠又怎好例外?最终,刘宠因为不愿借粮给袁术,被刺杀。
虚己受人
依然不是刘繇,而是他的兄弟刘岱,《英雄记》给了刘岱很高的评价“既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姊zǐ妹,还仁爱宽恕,还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汉末有清议之风,点评人物是件很盛行的事情,稍稍表现得与众不同一点,或者合乎道德准则,再加上名士的吹捧,很容易就能扬名海内了。
不可否认,任何史书作者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有不同的感情偏向,个人建议读《英雄记》的时候,与《三国志》相互印证,如果是孤证,那请先打个问号。“虚己受人”是指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门无杂宾
刘繇同学真是悲剧,这个成语还是在他的传记里,可主人公却还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刘基,注意不是刘伯温。刘繇是和孙策交锋过的,刘基也不是刘繇名正言顺托付给孙策的,因而刘基过得有些如履薄冰。
虽然刘基和弟弟们住在一起,但连妻妾这种枕边人都经常见不到他,更不用提其他人了。长兄如父不是说着玩的,对弟弟们来说,刘基就值得被当做严父对待,虽然他是个美男子吧。刘基交朋友同样很慎重,家中不会出现什么奇奇怪怪的宾客。“门无杂宾”是指交友谨慎。
吉凶祸福
轮到太史慈了,终年41岁也不算英年早逝,但的确错过了后边的各种精彩战事。当然,太史慈与孙策的过往也足以让人缅怀。早年太史慈作为郡县代表,与州中代表争夺送信先后时,太史慈假意借奏章来看,随后一刀就劈碎了州吏带来的奏章。
这下就没有竞争对手了,太史慈还劝慰了一下“你要是不把奏章取出来,不就没这事了吗,我们的境遇也会相同,就不是我一人受这罪过咯。”哄走了州吏,太史慈又偷偷潜返上交奏章,也是机智。“吉凶祸福”是指人的各种境遇。
弦无虚发
比起没什么记载的黄忠,太史慈这个神射手来得更名副其实。在讨伐麻保贼时,这个谐音好像“妈宝”...有贼人在城楼上叫骂,太史慈一箭就把贼人的手钉在柱子上了。在北海突围时,太史慈同样展示了他出色的箭术,没有白扣的弦,也没有弦落时不躺下的敌军。“弦无虚发”是指箭术高超,射箭百发百中。
当持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