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思:善
尽管毕业才五年,他已经是个社会观察家。虽然是自封的,但他觉得是贴切的。
他对人类社会有很多观察,比如人性人心、自私无私……,平时没事的时候,他就愿意去思考这些,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作为社会观察家的责任。
最近,他思考了一个重要命题:好人有好报。这句话究竟阐述的是个事实,还是一种愿望?
如果是事实,那为何生活中有很多好人,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如果只是愿望,那说人人有好报,岂不是更好?
他需要厘清这个逻辑,这很重要。要不生活中有些人遭遇了不幸,别人会说因为他们不是好人,所以才没有好报。那岂不是伤口上撒盐、落井下石吗?
经过广泛学习和苦苦思索,最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句话应该改成:好人有好报的基础,但不一定有好报。
什么叫好报的基础?因为一个好人,他可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内心容易安静下来。静能生慧,根据生出的智慧去做布局和努力,就容易得到好报。
但如果一个人生出了智慧,却不去布局和努力,不去做事,最后也很难有好报。
因此啊,光是好人还不够,还得付出不亚于别人的努力,这样才更有可能有好报。之所以不说“一定有”,因为环境中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毕竟人生无常。
他对自己的这个结论,很是满意。拿去和很多人交流,别人都说这启发了他们的智慧。只有一个人问了一个问题,说:“那坏人,如果内心能够安静下来,是否会有好报?”
为此,他又陷入了学习和沉思。结合以前对自私无私的思考,他延伸出两个命题:一是好坏善恶的标准是什么,需要厘清;二是坏人能否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值得商榷。
他知道,人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真正绝对自私和绝对无私的人,其实都是极少数。那善恶的标准就不能以是否有自私来衡量,只能是看他在获取自己利益时,有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如果是通过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那就是恶。如果宁可损害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别人的利益,那就是善。善恶之间,是不善不恶。
至于坏人能否真正做到内心安静?他认为是很难的。因为坏人在为人处世时,会带着自己的私心杂念,他很难客观地去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很难真正让别人认同。
因此,我们要做好人、追求善,同时我们也要非常努力。做坏人或许可以当一时,但不可能也不应该当一世,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欺骗别人。如果一个坏人,装了一辈子好人,那他也认为这就是好人。
善,是可以的、是应该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恶,也是可以的,是不应该的,是迟早会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