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友广场想法

读书笔记(309)

2024-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阅

      到了人生下半场,敌人只剩下自己。有人评价“时代顽主”高晓松:“他不端,不装,有魏晋名士一般的狷狂,也有世事历练后的洞明。他若耍小聪明,说些老少咸宜的话,说些貌似无限正确的话,易如反掌。但他宁愿不说。没有大放厥词,所言大多是性情之语。”

      巧言令色,文过饰非,似乎是很多人在这个世界畅通无阻的王牌。孔子当年提出的中庸之道一直被国人奉为圭臬,不偏不倚,中规中矩,无关痛痒,皆大欢喜。但总要有人去勘破一些真相,去呈现一些被巧妙遮蔽的丑陋,甚至残酷。他的机锋处处,奇谈中多慧思,诙谐里有庄重,批判中现悲悯,冷峻里见热肠。在他的诸多“诛心之论”里,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年少轻狂,说最初成名时,每天都膨胀得不得了,一度忘了自己到底是谁。

      鲜衣怒马,踌躇满志,是每个当年都曾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但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仍有未曾被磨掉的崚嶒。人到中年的一大悲哀,是只见圆润,不见锋芒。采访他的记者曾与之打趣:“如今贱人太多,你那么会骂人,免费送一句骂贱人金句吧。”高晓松这回颇有“自知之明”:“这个问题实在是勉为其难,别说免费了,就是付费我也想不出来。

      作为一个活到第四个本命年的人,已经与生活战了四个回合,到了下半场,敌人只剩下自己。人生只有三大矛盾:与环境的矛盾,与人的矛盾,与自己的矛盾。48岁还没解决前两个矛盾,这个剧本基本上已经失败了。所以,骂人的事留给年轻人去做吧,好在我也年轻过,该骂的也骂了,再骂也骂不出啥新花样。即使教堂真的倒了,搬砖也比骂街更有意义!

      一千多年前的苏子泛舟赤壁时曾慨然自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天地一蜉蝣,大海一孤舟。而找到生命中的坐标,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才知何去何从,才有进退从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