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 |《教学勇气》

“非此即彼”还是“即此即彼”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115人  福莫久安
        与真命题相反的是假命题,但是与一个深刻真理相对立的,可能是另一深刻的真理。                  ——玻尔

        趁闲暇时间接着读了《教学勇气》第三章

        全面认识世界

“非此即彼”还是“即此即彼”

        “我们通过分析透镜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待每件事情。”

        我想问: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世界真的可行吗?进行科研的时候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在某种状态下,实验能够成功,理论能够成立,所研产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可在生活中难道事事就是“非黑即白”吗?我看不见得,比如说什么是好学生?它的界限在哪儿?什么是优秀教师?它的标准又是什么?再比如,身为教师,我们督促孩子们的学习,需要检查批改作业,可他们的学习只是教师一方的责任吗?家长就不需出力吗?孩子在家接受生活方面的教育,难道在学校教师就只管教学,不需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吗?——显然不是,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当事物陷于分离

“非此即彼”还是“即此即彼”

        当事物陷于分离以后又是什么情景呢?不是冷眼旁观的现实主义,就是天真的浪漫主义。悖论的两极就如电池的两极,融在一起能够产生能量,被迫分开就失去了活力。我们都喜欢群体生活,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享受那种归属感,可又有几个人是时时刻刻处在群体中的?这样的你不是心灵自在,而是另一种寂寞。有句话叫做“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们是需要保留自己的秘密的,也需要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你连自己的想法,封存的空间都没有,那你对别人来说就是透明的,也没有自身独立的思想,为何还要和你联结?况且也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会整日与人为伍,时刻与你相伴来刷自己的存在感,那样的人会有几分上进心?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合适的场合适应群体,更要在关键时刻给自己独处的空间,这才是正常且健康的生活状态。

        文中举的一个例子:教和学的分离,如果教师只管自己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怎会知道学生的困惑,反之如果学生只管学,又岂不是在盲学?这种结果是非常可怕且不明智的,为达到健康的教学状态,我们需要实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也就是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造性地综合起来,达到辩证的统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