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子读书会读书

水瓶讀書 | 良性冒犯

2018-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徐亦立

性格演员Rachel Brosnahan在亚马逊推出的剧集「The Marvelous Mrs. Maisel」中,非常出色地塑造了一位投身单口喜剧事业的家庭主妇。登上Stephen Colbert主持的「Late Show」节目时,她刚刚获得金球奖提名。当被问到是否想过做笑星,Rachel忙不迭地否定,然后说:

Stand-up is more like a prolonged mental breakdown.

(单口喜剧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崩溃)

Stephen没有质疑,没有反驳,而是说:

You don’t go on comedy because you have a happy childhood.

(没人是因为童年幸福而投身喜剧的)

我阅读I’m Dying Up Here 时,始终将这段对话存在脑海里。

William Knoedelseder以资深文娱记者的深度积累,描写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洛杉矶的喜剧俱乐部里悲欢故事。依时间为序,作者穿插细腻的个人背景故事和生动的群体互动场面,可读性非常强。

恰逢美国观众的口味转向喜剧的历史时刻,若干大咖或新星的炫目成功,激励了各地野心勃勃的风趣青年,纷纷来西海岸碰运气。和艺考生、运动员或创业者一样,少数人如今是功成名就的体面人士,有些人如彗星般短暂闪耀后陡然坠毁,更多人被彻底遗忘。

当作轻松文学读,可以关注名人轶事,看看当初他们还是无名之辈时如何挣扎,也许可以吸取斗志或者打消念头。当作严肃报道读,可以关注喜剧作为生意是如何运作的,商场上有的招数,这里都有,甚至还有喜剧演员的罢工。(了解了Jay Leno在罢工中的立场,可以理解他接手「Tonight Show」之后的做法。)也可以当作教科书读,学习如何将一个有趣的念头发展成段子。

这些人选择喜剧的原因固然各不相同(追求名誉、逃避现实、崇拜明星),但正如Stephen说的,没人是因为童年幸福而来的,就Tom Dreesen而言,是相当悲惨的童年,连狄更斯见了都会倒吸一口凉气。

我童年幸福。我迷上相声完全拜托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侯宝林的经典段子让我百听不厌,上小学时开始模仿表演,意外地一炮而红。初中头一次班会上,我自告奋勇表演了单口相声『连升三级』,至今很多同学都记得清楚。

讲段子对我后来的工作很有帮助,尤其是主持或者串场时,有位荷兰人就很欣赏,每次开会时都指望我来煽动气氛。当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这么想,有位香港人就挺反感。让我自鸣得意的,是在孟买给上百个印度同事培训前,用英文讲几个段子,效果最好的是这个:

Rahul Gandhi is a controversial figure. Some people think he is a moron. Other people disagree. They think he is even worse.

(拉胡尔-甘地是个争议性人物。有些人认为他是个傻瓜。其他人不同意。他们觉得他比傻瓜还糟)

喜剧在心理学上的功能,是所谓「benign violation」。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既渴望意外事件来打破沉闷,又担心过度冒犯会导致失衡,而喜剧表演恰恰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泄压出口。从这个意义上,喜剧就像是大众的心理医生。

正如心理医生的心理往往不健康,导致自杀率偏高,喜剧演员的人生往往是悲剧。Rachel说的「况日持久的精神崩溃」并非空穴来风,在书里多次出现吸毒、酗酒乃至自杀,有些发生在当时的失意者身上,有些发生在多年后的成功者身上。

I’m Dying Up Here  在尾声处带着遗憾点出,喜剧表演最后也是一盘生意,而所有事沾上了钱,就不那么纯粹,不那么纯真、不那么美好了。Showtime推出的同名剧集,完全改写了故事线和人物设定,更多呼应了这个观点。

剧集里保留了书里常出现的一个场面,喜剧演员们结束表演后,深夜在餐厅里吹牛、调侃、互黑,乐趣无穷。这时他们完全不再关心谁要上电视,谁的节目火了,谁的剧本会开拍,他们找回了踏入喜剧界的原动力,口吐金句让别人开心,然后让自己也开心,让围绕自己的世界,在一刹那变得无比美好。

Rachel Brosnahan稍后赢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