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神乐酱酱酱

昨天断食48小时,确实精神压力有些大,身心有些疲惫,于是下午三点多补充了沙拉和水果。

其实,这是对自己减肥这件事的不间断的战略调整,不求快,但求稳,体重能稳步的减下去的同时又不给自己造成过重的精神压力,养成一个持续减重保持身材的习惯和心智模型。

其实,减肥对自己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止减肥本身,而是一个目标达成的项目管理思维模式。

1,项目规划规律的计划性与周期性

其实项目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F社和QX,自己都通过实际的商业案例与操作,系统的实践了项目管理的整套学术模型。只是那时候的思考不够,学习不够,完全没有挖掘到工作本身赋予自己的价值,按照采铜的逻辑就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新手思维。

凡事背后都有道理,妙不可言

心理学底层模型之德雷福斯的专家等级模型

1,新手: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和计划,很少觉察情景因素,无法自行决定。

2,进阶新手:根据不同情形引导行动,少许考量情景因素,不区分对待任务中不同特性和组成的重要性。

3,胜任者:能处理繁重的任务,采取行动时能部分兼顾长期目标,能有意识的制定细密的计划,在标准化常规化的程序下行动

4,精熟者:能从全局看待问题。而不是分离式的,能发现问题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察觉到常规模式之外的特殊变化,能根据情形的变化灵活使用指引来工作。

5,专家:不在依赖规则,指引和准则,能直觉性的对情形深入理解,仅对新异的问题采取分析式手法,具备洞察其他可能性的视野。

在自己从事的任何领域努力进阶到精熟者至专家。

2,掌控全局规划,整合资源

按照21天,每周2次的频率,根据目标以疗程为阶段性全局管控,整合所有有利于减重的饮食资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资源,科学的断食体系资源,减重氛围资源,以达成目标。

3,目标测量与目标反馈

经常测量体重的目标测量和持续反馈(了解身体的微妙变化,所以以前那种不看体重的方式和玻璃心,只会浪费时间,永远不会减下去的),根据实际身体变化不断的调整适合减重的饮食,经常性测量体重进行目标测量,及时调整,以微小的两为单位,哪怕瘦下去几两都是每日的进步,每瘦下去一斤都是阶段性的进步,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目标监测和反馈。

身体便在这样日复一日的保持优质的习惯中,稳步的瘦下去的同时持续保持优美的身材和身体状态。身体是一部精妙的仪器,用于测量宇宙的天体,你怎能不用最优质的饮食习惯和减重习惯来优待她。

3,刻意练习

其实这也符合刻意练习的逻辑,找到一个核心算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动作。核心算法便是每周2次的断食,大量重复动作就是不断的坚持。

刻意练习还有一个要素,就是不断的内外部反馈,比如健身找一个教练,你会得到健身的不断反馈。比如世界再顶级的运动员也是需要教练的,得到也是外部的认知与反馈。

自己现在在店里去减,得到的也是外部的监督和持续的反馈。

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便是同样的道理。

这边是所谓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通盘无妙手。

4,反熵增定律

自我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如果没有外部的刺激和能量的流通与开放,自我包括身体会逐步走向无序,衰落甚至灭亡。所以运动一种能量的流动,加速新陈代谢,点穴疗程本身也是一种不断的外部监督与刺激,无论是穴位的刺激,体重的监督还是断食的仪式感,都是来自外部的强大的力量来高效的促进能量的流通。

这边是反熵增。

5,一切皆心法

吴伯凡经常讲的一句话:从远方过来一个人,那是一个人吗,不是,那是一个认知模式。

一个人的本质就是他的认知模式,他跟世界的关系,跟他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是有关的。这就是心学认知世界的理路。

自己的减肥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没有成功,归根到底是自己对减肥这件事的认知不够,对点穴疗程的认知不够,对运动的认知不够,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认知不够,所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却得不到高效的结果。蛮干是资源和精力的浪费,没有深度思考和认知的提升,是毫无意义的。

归根结底,一切源于自己对这件事本身的认知。

这边引申到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

首先,你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来驱动更正确的行为,以更高的知来驱动正确的行。所有行的目的,都是要提升自己的认知。为什么从知到行,中间有一道这么宽的一道沟呢,这条沟叫做选择。

按照王阳明的心学,便同样是一个认知升级的过程。

按照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感觉和认知有什么关系?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你的感觉制品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你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一个显示器,你的心(认知模式)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所以,减肥这件事的背后,也便是自己看待一件事情认知升级的过程。

永远在重复同一件事情,却一直盼望不一样的结果,这叫心智错乱。

扎心,好在自己终于理顺心智,进入第二条认知曲线。

这也是王东岳的理论,在既有的思维通道里,学习再多知识都只是增加信息量,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成年人的学习应该是改变思维模型,进入认知的第二曲线。

你,是一切的根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