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遇到的会说话的人
我不太会说话,对于这一点,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
第1次觉察,是在20多岁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一件事:“有同事反映,你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太好。”当时很生气,觉得特冤枉。
第2次觉察,是在30多岁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母亲与我关系很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我们会因为一点点事,比如做什么菜之类的小事引发争吵。
第3次觉察,是在40岁的时候,我观察到我身边的几个人的说话的语言模式,也注意到身边人对他们的反馈,他们的共同点很相似,几乎所有人都对他们印象很好,其实他们也会批评人,也生气,可是他们的批评让别人觉得“有道理,我错了”。生气也让人觉得情有可原。
为什么一样的事情用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会收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呢?
因为工作的关系,她与我接触密切,给予我最深印象就是她怎样和下属和上司交流的。
对下属主要是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征求意见。
对上司主要是如何应对上司的雷霆之怒。
她做的最好的地方让对方自己觉察到问题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退位进”。
这需要极高的个人修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常常体现在工作和生活里琐碎的小事。
早上八点,EICU查房,一例长期卧床病人的防垂足的措施做得不到位。
“**,这名病人有交班吗?”
“刚交了班,怎么了?护士长”
“你看看这个垫子垫的有问题吗?”
“哎呀,我没仔细看,我重新垫一下。”
“这个你觉得是你问题还是**的问题?”
“我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你的问题,上一班**也有问题,这样处理你觉得呢?”
“没意见,下次注意。”
这样处理问题,比直接批评引来的反抗要好的多,直接批评护士可能会下意识归到上班的问题,然后对护士长的处理引发情绪上的对抗。
走廊里工人在粉刷墙壁,主任走过去一看,顿时大发雷霆。
“这墙怎么涂个半截,谁做主做的,护士长过来。”
护士长闻声过去,解释说因为要搬家,本来不准备处理的。但是近期有人反映说这墙又脏又旧,墙上满是脚印,还有坑坑洼洼的不平。所以请工人把脚印和不平处理下。
“怎么没有人跟我讲,像什么样子,真是猪脑子。”
周围是病人,还有工作人员,来来往往人很多。
她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
“主任,我也是好意,想用最低的成本把这处理下,当然,科室是你总负责,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采取别的措施。”
暴跳的主任听了这话,可能意识到了什么,停止了发火,离开了。
随后护士长过去,两个人一起进了办公室。
稍后主任出来,跟工人讲解怎么怎么做,一起本来要暴发的争吵被平息了。
我老公是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尤其是你有具体的事情与他交流的时候,常常有丰厚的收获
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与他聊天下来,常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需要打破我们日常的惯性思维,具备非凡果断的行动力,这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聊天中,最有效的就是“三多三少”和“例会制度”。
我们闲聊的时候,讲到团队中各式各样的人,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各有各的短板,怎么样让这些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控制自己的短板。
比如有人很有想法,也能吃苦,但是在执行力上有抗拒,你吩咐的事情他不做或者消极对抗;
比如有的人很有亲和力,性格平和,但在工作能力上不足;
比如有人。。。。。。
他说了一个原则一个制度。
原则就是“三多三少”,制度就是“例会制度”
所谓“三多三少”,就是“多虑事,少虑人;多虑合,少虑分;多出点子,少添乱。”
所谓“例会制度”,就是每月“月头一会,月尾一会”,月头布置工作,月尾听取汇报,考察工作情况。
就是这个原则和制度,在我们的团队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事情一件件吩咐下去,一件件验收成果,执行力稳步提升。
以“三多三少”来处理团队冲突,大家心悦诚服。
我的主任是个让人都愿意亲近的人,这其中有个秘诀。
她的秘诀就是善于在制度和人性化之间平衡,有个词她运用的很好,那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说来简单,但在换位的同时,不被对方的不良情绪带走,并且让对方接受理性正向的观点,却并不容易。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两个人因为一件事闹得有些不愉快,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担架的放置问题。
司机说护士担架位置没放好,护士觉得太委屈,当时她在给病人做治疗,担架是医生放的。
所以护士给她打电话诉说自己的委屈(她是当事医生),她是这样回复护士的:“担架当时是我放的,我很确信自己没有放错,但是师傅给你打电话也没有错,这是他份内之事,有必要检查担架有无放错。我等会给他打电话,说清除事情缘由,你觉得这样合适不?“
”这样我就放心了。“
转过来她给师傅打电话
”**师傅,昨天救护车的担架是我放的,我很确信自己没有放错,这件事跟*老师没有关系,谢谢你这么仔细检查担架,我们就需要你这样认真的人。“
”哦,*老师我也是提醒下,呵呵。“
一场不愉快化于无形。
换位思考要做到:
1.关系分层:不同关系层面的人说话方式和切入点不同。
2. 平时注意关系的处理,与同事关系基础牢靠:关心生活细节,尊重别人,语言音调平缓。
3. 话题分类:工作批评建议,上级沟通,社交需求各有各的表达方式
4.站稳立场:不在公众场合发表对针对某人的点评。
5.把握分寸:遇到一些过激的言论时,不直接冲突,用玩笑话(放大)化解。当事人情绪不稳时,站在其立场说一些中听的话语。但不发表对此事看法。
说完了我身边重要的三个人的故事,接下来谈最重要的一点,关于我自己说话的故事。
开头就说了,我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即使通过觉察、寻找支持系统、模仿学习。但仍然难以百分百做到满分。
所以我给自己一个空间:允许自已慢慢来。
这些年,即使偶有棱角分明的话让人不快,但是我会有觉察,也会有一些事后的沟通。
以退为进,换位思考,打破惯性思维。再加上允许自已慢慢来。渐渐的,我身上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亲和,内敛,却让人更加信任和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