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左右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2年度写作营第(4)篇1649字,累计5803字。
有人说遗传决定了自己的相貌,家庭环境塑造了自己的性格,社会促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这样的人。
也有人说家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家庭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终生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外部环境对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且现有的教育体系,也非常容易让我们坚信外部环境确实对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造成重要的影响。
但是我这里想表达的是,我们不应该轻视我们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或者说最终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决定因素应该是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下决心,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许有人说我是典型的内因决定论者。
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也承认外部因素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只是我认为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决定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重要因素。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根本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外部环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如果你不接受,甚至想改变这个现实,那么注定就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例如父母离异,对一个未成年孩子的成长会不会造成影响,答案这是肯定的。
首先父母离异你能改变这个现实吗?当然不能,那么你只能接受。
但接受这个现实,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违法犯罪分子或者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
只要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下决心,成为一个科学家、医生、农民、运动员……,只要他愿意他都可以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但问题是这个孩子如何才能意识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或者我们的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让这孩子意识到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他自己的选择问题,而不应该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那么他就非常容易夸大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受害者。
许多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通常都是这类的外部环境影响者。
除此之外,在决定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前,我们还必须对自己当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出一个务实而准确的判断,这即可以避免因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自卑心理或狂妄自大的行为。
而对当前的自己做一个准确的自我分析也并非易事,因为很多人因为受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生存免遭伤害,从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自我防御机制。
例如一个看起来像个“老好人”似的大男孩,他总是将自己的需求或情感压抑起来,不敢向表达,以至于他40多岁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其实他自己也很痛苦、烦恼,但是他对我还装没事,最终带着失眠、抑郁产生心理问题。
这就是“压抑”这一心理防御机制给这个大男孩带来的伤害,当然现实生活中这种极端的例子还是比较少,但防御心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与人难以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方法等等这些经常发生的问题或事件。
你只有对自己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自我了解之后,那么你在决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路上,才有自己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主权,也才能少走弯路,避免遭受重大的挫折与失败。
例如你喜欢读文学专业,而你的家人认为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于是你服从了家人,换成了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从此让自己忍受各种痛苦。
再如,你喜欢读文学专业,虽然家人反对,但是你认为这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且自己又非常喜欢写作,一写起东西就不知疲倦,又快又好,那你就要坚定自己的决心,虽然暂时有困难,但是你一定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名网络小说创作者,实现了网络写作创业的梦想。
当然一个人决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决定权在自己,但自己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非前进顺利了,就认为自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一旦遇到挫折又归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我们要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坎坷,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而且实现目标的方式也不仅仅只有一种,因为人生的舞台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的。
所以没有人能够左右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你自己才是主宰你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