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儿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7-06-01  本文已影响10人  EricWill

对于中国人来说,六一两个字是一定要和儿童节连起来的。“六一儿童节”听起来是如此自然、悦耳、连贯,没有任何不适,甚至马上可以联想到白塔、红领巾以及绿树红墙。幼儿园的老师还会这么教: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生日,八一建军节。

但如果你有心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儿童节”,结果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维基百科中,“儿童节”词条的解释只有一句话:

儿童节(Children's Day),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待儿童或毒害儿童的节日。

上周一个朋友过来吃饭,期间聊到他的一个朋友。他朋友是一个90后女孩,家里面条件蛮不错,颜值也很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白富美。在大部分普通人眼中,这简直就是他们苦苦追求的人设。然而还是应了那句话,人无完人。这姑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 抑郁症。而且在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这姑娘已经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给旁人的只剩惋惜。

后来从她的朋友圈子得知,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婚,她跟她的爸爸一起生活,然而她爸爸却忙着自己的生意很少关心她,只是按时给她生活费,连最后殡仪馆火化的时候还在跟别人谈着生意 ... ...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后都会对这个父亲感到很气愤,什么恶毒的语言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然而我不想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谴责这个父亲,毕竟谴责一个无人性的生物(动物也会保护自己的孩子)简直就是浪费口水。我只是替这个姑娘感到惋惜,是怎样的失望才会让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去年看了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这本书,大概的意思是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在这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再看看今天我们中国的现状,3、4岁的小孩就被迫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拓展班,而80%的父母选择这样的行为完全基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身边亲戚朋友同事都是这样教育小孩的。而当你继续劝他们的时候,他们有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我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的。

有时候想想都会觉得好笑,养了一条宠物狗都会在某些方面遵循它们的主观意志,转而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父母则完全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用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不断地教导这些孩子,要听话、要努力,要好好学习要考高分考名校,父母愿意为了你们放弃一切,中国的孩子打小就背负了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期望,有的时候活的不如一条狗,看似无情实则现实。我们的小朋友也的确不负众望,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纳粹的那般迫害,却也多了一份中国式安排,在今天这个小朋友的节日里,希望所有的父母教会孩子明是非、知善恶,至于给孩子的最好的安排,自由生长或许才是最好的。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这与你我的学历、智商等无关,就是大脑的盲区,我们改变不了的存在。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从来都不是孩子的最佳选择。

或许,你会举一些例子,某某名人就是从小按他父母的要求来发展然后达到今天的高度。朋友,不要轻信这些励志鸡汤,世间所有事的本质都是概率,而所谓的名人效应更是小概率事件,你知道今天的马云爸爸如何牛逼,你却不知道同时代跟他一起创业的芸芸众生都消失在默默无闻的时光里。

每个人能够从亿万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本身就是小概率的存在。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尝试更多的可能。人生路口的每个选择都会决定你的最终目的地,若干年后跟上帝见面时,我希望他老人家告诉我的是:“孩子,你做的每个选择,都是最好的。”

祝所有的小朋友节日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