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人生格局的修炼人生旅途

自控力陷阱--谁也逃不出的循环圈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19人  狼性刀锋

自控力陷阱--谁也逃不出的循环圈

也许你也曾和我一样,雄心勃勃的列出一大堆计划,却每次坚持不了三天而告终,也许你也曾痛恨这样无力的自己,你不断的在痛苦和彷徨中挣扎,弄的自己遍体鳞伤。而本文将阐述循环圈存在的客观事实,以其探索打破循环圈的方法。

循环圈

循环圈.png

如果你处于这种状态,那么你来对地方了。这种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因为反复经历这种阶段会让你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你不断经历兴奋,疲劳,低落,挫败的感觉,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这种情绪前后差异几乎写在脸上,于是乎你的同事不能理解你,你的朋友亦不能理解你,那种内心挫折感和孤独感会折磨着你,甚至让你濒临崩溃。你不禁疾呼“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种状态之所以不可能持续长久是因为它只会造成两种结果:

循环圈普遍存在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学会接受事实。 事实上不仅仅是你会遭遇这种情况,而是绝大部分人都会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不必过度责怪自己的无能。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这个世界将不会是年轻人的天下,而是老人的天下, 如果每个人生来就具备这种打破循环圈的能力,那为何这个世界存在那么多郁郁不得志之人。不是不为,而是 “臣妾做不到”

客观评估改变习惯的难度

不论你是戒除不良习惯: 戒烟、戒酒、戒剁手、戒网瘾等等,还是培养新的良好习惯: 早睡早起、锻炼、阅读等等,都有一个客观事实: 一个习惯形成的时间越久,则戒除它的难度越大,生活惯性的力量是巨大,大到有的时候都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前行。就像一个巨大的、飞速转动的齿轮,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反向转动。戒掉一个破旧习惯和培养一个新习惯,就像让一个飞速齿轮逆向转动,而太多的人都专注于这个齿轮什么时候停下来,什么时候能反向转动,却鲜有观察这个飞轮是否慢下来了。因此他们的生活只有成功和失败,有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气概,但可惜的时候往往一次次的杀生成仁,落入自愧和悔恨当中。《21天习惯养成法》 大量畅销其实就是原因,任何脱离实际,不客观估量现实难度的方法,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戒掉一个不良习惯的时间到底要多久?21天?你问问自己你信吗? 你自己都不信你觉得你的计划能完美实施吗? 有位大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戒掉一个习惯的时间大致相当于这个时间的一半, 虽然可能不甚准确,但它说明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了这两点认识,你就不会对自己的期望做出过高的估计,能够安于当下,努力做好当前所做的事情。

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计划

很多时候计划无法实施,是因为高估了自己,以一种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去指定计划。比如你的计划制定: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 却不知道你今天之所以能学习一小时,是因为各种情绪所致或者外部环境所致,比如突发欢喜心、奋进心等等,并不能代替你平时的状态 或者在某个好友的带领下共同学习。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一个计划能够长期实施不在于你做的多,而在于你做的刚刚好。就好比期末考试以一种追赶进度的方式学习和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前者虽然效果显著,却是在透支未来,不可长久。一旦外部压力丧失,对书本的讨厌更加变本加厉

学会激励自己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会感觉累,这是正常的,因为意志力会持续损耗,损耗到一定就难以维持行动了。因此要学会给自己持续不断的正反馈,为自己注入力量。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而不是不断回味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例如: 跑步: 我从刚开始只能跑500米(我想没有人能比我那时的体质更差了),到现在随便跑5公里, 靠的是什么, 就是更多的关注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哪怕有时跑不到指定的距离,我也会默默的告诉自己已经尽力了,掌握下呼吸节奏和步伐,下一次能跑的更远。

学会期待,期待那尽情绽放的自己,期待就是一种力量,让你砥砺前行。

改变潜意识

潜意识的存在,会让我们本能的抗拒一种事物,或者接纳一件事物。与潜意识对抗是一种消耗意志力的过程。而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通常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是苦事,锻炼是苦事,早起是苦事,而相反看电影、玩游戏、侃大山是乐事。所以你在读书的时候,你是在与潜意识对抗的,而你对于读书的态度就是我忍着,坚持一下,我就能得到。。。。。。

学会在你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发现其可爱之处,学会享受你当下做的事情。

这就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后记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短时间努力的效果,却低估长时间努力的效果,因此人们总是为短期努力的结果而感到沮丧,而忽略长期努力的效果, 有恒就是一种力量,只要不断努力,你就会不断接近事实真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