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恶魔吗?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笑欣升

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我内心是否住着一个恶魔?

上面这幅奇妙的艺术画作,只要你盯着白色的区域看,就有一大片天使;同样的,你盯着黑色的色块看,就是一群恶魔直视你。天使和恶魔的转换就在你眨眼间的功夫。

今天看完《死亡实验》这部关于善与恶的人性电影,我想起我之前所疑惑的,现在我能给自己的答案是:每个人内心都有恶魔,同样也存在着天使。

先来说一下影片中的实验。实验很简单,找20个精神行为一切正常的平凡人,12个扮演囚犯,8个扮演狱卒,过14天真实的监狱生活,狱卒承担着维护秩序和保证囚犯完成义务的职责,囚犯需要遵守狱卒命令,规则包括按时睡觉、不许剩饭,所有人不得使用暴力。只要遵循规则,完成实验后就可以拿钱走人。

影片有狱警和囚犯两派,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他们狱警对自己能当成狱警的那份惊喜,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认同,一直会暗示自己是狱警,而且这个人会不自觉的去做与这个身份相匹配的事,就像这些被试验人员一样很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尤其是狱警。人的情绪和行为全是被这种身份认知左右的。而且当狱警穿上制服,服装对于人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也能起到催眠人的作用。当那些狱警穿上制服的一刹那仿佛就找到了感觉,一种趾高气扬的态度立刻显现出来。同时也就有一种匿名性,而往往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身份才把自己内心真实的身份所隐藏,而匿名性能够更加伤害别人,这个虚假的身份将自己的人性隐藏在虚假身份的背后,全然不顾人性真善,让人性真善背后一面丑恶尽显淋漓尽致,这应该就是身份认可的威力。

狱警们从对囚犯的第一次尝试性的惩罚中得到了快感,而且表现得非常轻松自在,如释重负一般。由此可见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控制和支配他人的欲望,这欲望一旦得到过满足就像一只吃过人的野兽,会对这欲望不断的需要,产生瘾。人的欲望我觉得是一个无底的黑洞,如果你不和他有着安全的距离,有一天我们终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欲望具有两面性,他会给你动力给你鸡血行动起来,但是过度和他打交道,你会听他差遣,到时候应该就是你去满足欲望的存在。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合理的去获取尊重,最简单最立竿见影的也是最愚蠢的是使用暴力。狱警也是,囚犯也是,都通过这愚蠢的方法试图获取尊重,然而这也是最大代价的获取途径,人与人之间就像是两只刺猬,如果你试图用武力去赢得自己地盘的位置,你会适得其反,同时也会伤害自己。最简单获取尊重的方法就是微笑握手你好,然而这种社会礼仪不会出现在监狱这种环境,这也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行为对一个人心里有极大的影响,这影响也有双面性。

监狱给善与恶这两种极端的性格制造了必备的环境,而人的善与恶也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了,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催眠作用。我们自己仔细想想“监狱”这个词,让人本能的就会想到暴力、镇压、屈辱、黑暗、伤害、肮脏等等负面的词汇,而如果我们想想“庙宇”“教堂”则会想到信仰、包容,善良、力量、崇高、温和、舒缓等积极的词汇,这就是环境带给人的催眠作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善与恶,不过在我们现实倡导文明礼仪的社会中,我们内心的恶是无形被监禁的,但是这种恶会在一定的条件下激发。

美版的《死亡实验》中的反派角色头头,一开始的西装革履,温文儒雅,到了监狱却成了万恶之首,这样一个形象的大反差,无疑会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而我认为其实每一个正常的人内心都有着我们所说的恶,但这恶只会在特定的条件激发,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内心环境感到幸福,营造外部良好的环境。

也许我所说的方法论是极其含糊,然而我认为这并不简单。人的内心环境感到幸福是需要在良好健康环境得到熏陶养成的,而往往我们所处在的地方环境是固定的氛围,有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不能改变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怎么去做一个内心健康的人,这才是我们根本要去探讨的问题。

我们一生中可以有很多身份,但这些身份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虽然都在认真的饰演着但其实哪一个都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只能做到的是保持健康的内心。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一个的启示就是:我们想要自己幸福,就必须先要营造一个让人感到幸福的环境:内心环境和生活外环境。内心环境:给自己一个良好的身份认定或者保持自己内心健康状态;外部环境:营造优美、洁净充满绿色生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不必费心去研讨人之初性是善还是恶,我觉得人内心都有善与恶,就像上面图片所说的,一切归结于环境。

与其花时间去研究人之初的问题,还不如花多点心思在如何营造内心与外界的健康环境,我想效果会显而易见。

来自互联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