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读书笔记(1)
八年级的文言文还有一篇《北冥有鱼》,是节选自庄周的《逍遥游》,有这个机会,我也想读读庄子的代表作,那就索性把整篇都学习一下吧。
第一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双翅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运:海水运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冥通“溟”,指海色深黑,南冥即南海。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一作“搏”。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息:风。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其中一种说法,也有直译大鹏飞了六个月的。)
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苍苍:深蓝。
这四句的意思是: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的深蓝色,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太远而没有达到尽头的地方(看不清楚)呢?
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a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
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e)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培风:乘风。莫之夭阏: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第一段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形容其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
接着写从上往下看(天空看地面),只见“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自地下看天空,则苍茫一片,“其远而无所至极”。
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就已经有这样超凡的想象力,而且他还能想到大鹏视下也是一样的道理,真是了不起。还有那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追问,已经属于天文学的范畴。
最后举了一个水浅舟大就不能行的例子,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是需要“凭借”的,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
有文友说庄子说的故事都很有趣,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那明天再读接下来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