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简单地说吧,不是个完整的人。
我在美国教书和上学的时候,最让我惊讶的倒不是什么学术水平高,恰恰相反,是
学生构成结构的混杂。
我听课的人文班里30多人,十八个国际学生,什么专业都有,有上着课就夹着吉它
来的外校老师,有穿着练功服的芭蕾舞演员,有退役的女高音歌唱家,有用各种纸
做造型的艺术家,有刚从巴西考查回来,自己下陷阱打野猪的人类学家,有拿着滑
板的哲学家,有小帅哥,也有像我这样一脸苦逼的学者。
上课时老师讲得很热闹,由分析哲学到生存哲学,再到身体与灵魂的关系,再到艺
术,老师是个波多离各胖老太太,在英国学的哲学,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结合起
来讲,讲到拉美国家文化情况时,讲着讲着就唱起来了,旁边的吉它手就会伴奏,
歌唱家就会跟着一起唱,大家一起拍巴掌,一节课就下来了(别以为简单混日子,
我一学期看了将近二十本书,文章不算。写了六个小paper)
再说说我教的中文课吧,里面二十人,大概一半是大一的,另一半呢,就热闹了,
驻过台湾退伍兵,上课跟我争论东方女孩性方面是否开放,作曲系的小混混,写字
零分,朗读一百分,写一手漂亮繁体字的第二代ABC(我大概只会写百分之六七十
的繁体字,天天被她笑话),只会说广东话不会说普通说的菲律宾人,考试从不及
格但还想得A的小黑黑,每天上课要把这些家伙都伺候好,容易吗?
再说我教的电影课,中国功夫和战争片,给美国人讲中日战争,听众当中有日本留
学生,日裔美国人,华裔美国人,中国留学生,中国人权研究学生,花痴日本漫画
的小白左,这课上的,觉得怎么讲也不对,每个字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我
的学生网络讨论板上什么观点都有。
这是什么?
人生,社会,世界。
我们的大学里,准确地说是课堂里,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多样性。
仔细想想,这种差距有制度原因,资源原因,中国大学的门槛高,机制僵化,专业划分不尽合理,管理水平不高,使人们上大学不容易,也有人的原因,西方人早已形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上大学还是一生中的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