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文化“古玉寻痕”专栏-文章有深度

古玉寻痕第七季商周古玉铭文符号推解(甲骨、金文)

2021-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京八棱文化

玉者七德,仁、义、礼、智、信、贤、达,仁者乐山,义者乐天,礼者乐音,智者乐水,信者乐地,贤者乐蕙,达者乐施,七者皆乐玉;

玉者之美,其泽润,泽万物,润四方;玉乃集天地精华于一身之石,承载着亿万年岁月沧桑,由石化玉,自内而外,美而不娇,握于手,暖于心,故君子如玉也;

玉者各具特色,每一块玉都是独一无二的;国玉和田又分为白、黄、青、黑,四种主色调,俗称和田四君子,白如羊脂、黄如鸡油、青如沙枣、黑如浓墨,四者皆具美感,做为中华文明的传人,爱玉品玉之心已经是沁入骨髓,融于血液,人生如玉、玉如人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古玉者之光气说,玉入尘封,干湿皆可,玉质松而入沁,因沁而变色,色沉而起光,光久而生气,气厚而韵神,淳厚、内敛、润泽乃气之魂灵,古玉之沁,集自然之灵气,借时光之酝酿,久藏之而宝光起神韵;玉质坚虽无沁,然必韵其光气,故光气神韵皆由内而外现,平和漫溢而不厉目,岁月枯荣而沧海,久旱逢霖而涅槃,视为熟玉之光气也。

古玉寻痕意在观察:玉质、工艺、工痕、砂痕、沁痕、沁色、包浆、光气,收集这些从古玉表面可以直观的痕迹,统称为表象解析,而后用逻辑推理解析时代的合理性,这是完整的古玉鉴定流程。

燕赵青锋“古玉寻痕”专栏-文章有深度

双龙蝶形佩(西周)松石贴片款(玉友收藏)

秋风起,夜凉天,京城的秋色渐致,北方美丽的金色季节即将开启,秋色的韵味也是刻薄的短暂即逝,夜望星空,群星缀耀,感叹岁月如梭过,平添几分凉意……。近期积缘,收获几枚西周玉佩,各别偶见有金文符号,颇有兴趣,故买来商甲、周金字典,查证后简述如下,供玉友们参考指证:

商周时期,古人有在所用器具上留刻铭文的习惯,所佩玉器也有这种现象出现,大多是佩戴者人名或制作者等记录,曾经在收藏的周时期和田白玉镯内侧见,刻有三个字,第二第三两字连贯与第一个字分开有一定距离,第一个字应该是方向位置(西)金文鸟巢状,这是个意形字;而另外两个字金文译简为《待解…… 此字应为宀头(因为最上方八字与下方脱离),底部可能是心,而中间有"口"字其余结构不明确 》和(娌),推测为“西边的”某位女子,名字“某某娌”。

鸟巢状(金文)简字“西”《方向》解释:西边的

其一待解(也可能是二个字),其二为娌,女性名字

关于和田玉进入中原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目前可考的最早记录和田玉的古籍是《穆天子传》,其中记录了周穆王西征的传说。

传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行九万里,至西王母之国,会见西王母,然后“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对于和田玉的记载,在古书中比比皆是。传统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

柄形器(禾芽款)西周(刻金文)

柄形器源自商朝,吉祥祭祀类用具,有孔的可佩戴,无孔的为手持,亦是身份的象征,上图禾芽款柄形器,有佩戴孔,且松石贴片,外型禾芽发育状,典型的吉物祥瑞,这些表象与周时期金文字“吉”可相互佐证。

吉利之器,预示发芽,生机勃勃之意

下面是松石贴片玉器上偶有发现的金文符号,这批玉器工艺工痕包浆沁色告诉我们是西周时期的风格,翻阅商朝甲骨文和周朝金文的字典,对文字进行推理比对也是对玉器出处的最佳方式。

商甲骨文、西周金文

在牧野之战后,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周朝分封了71个诸侯国,绝大部分是同姓(姬姓)诸侯国,一小部分是异姓诸侯国。分封列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异姓诸侯国主要是功臣封地或者是古帝后裔的封国。

分封的71个诸侯国明晰

1、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

2、赖国——赖国的开国始祖叔颖,是周文王子。

3、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

4、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

5、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周武王克殷,封于毕。

6、邢-------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

7、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

8、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

9、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

10、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

11、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

12、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

13、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

14、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15、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

16、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别封其为虞。

17、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

18、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

19、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

20、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

21、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

22、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

23、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

24、薛——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

25、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

26、杞——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

27、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

28、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

29、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

30、杨——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31、朝鲜——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武王即其地以封之。

其余:

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

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

祁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鄣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今邢台市);

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

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

扩展资料

周代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在先秦文献中,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称,也像在青铜器铭文中一样,有无定称的现象。如据《春秋》、《左传》、《国语》,齐、卫之君时称公,时称侯;秦、郑之君时称伯,时称侯;

滕、薛之君时称侯,时称伯,甚至称子;邾、莒之君时称子,时称公。对于这类问题,由于金文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是难以说明的。而先秦文献则比较系统,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特别是由于“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而孔门学说由七十子后学师口相传,这可以使我们在先秦两汉的儒家著作中找到答案。

诸侯国爵级:

周朝的爵位分为6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附庸爵

1、公爵

宋国:公爵 子姓

虢国:公爵 姬姓

州国:公爵 姜姓

虞国:公爵 姬姓

2、侯爵

蔡国:侯爵 姬姓

陈国:侯爵 妫姓

齐国:侯爵 姜姓

鲁国:侯爵 姬姓

卫国:侯爵 姬姓

邢国:侯爵 姬姓

晋国:侯爵 姬姓

3、伯爵

郑国:伯爵 姬姓

秦国:伯爵 嬴姓

燕国:伯爵 姬姓

4、子爵

吴国:子爵 姬姓

楚国:子爵 芈姓

越国:子爵 姒姓

巴国:子爵 姬姓

6、男爵

许国:男爵 姜姓

骊戎:男爵 姬姓

(上述资料来源网络资源)

宋(西周的公爵国)

一、吅的读音:xuān,sòng

二、汉字释义:

[ xuān ]

古同“喧”,大声呼叫。

[ sòng ]

古同“讼”,诉讼

吅的同音字:宣、宋

宣xuān的汉字释义:

1. 公开说出,散布:~讲。~传。~战。~称。~言。~叙调。心照不~。

2. 疏导:~泄。

3. 古代帝王的大室。

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付。~召(皇帝召见)。~诏(传旨)。

5. 姓。

宋sòng的汉字释义: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2.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

3.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

4. 姓。

上述皆为双口字的解释,不好确定。

米己金文译简字后是“杞”

金文译简为杞,杞人忧天的杞,国姓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

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历史上还流传著一些和杞国有关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该成语虽说往往用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忧,但也有人认为,这和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有关,目前为止,发现的杞国存在的考古证据不多。共计有六块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为商代杞国存在的证据。而在杞县尚未找到杞国遗存,县城中曾有后人建的东娄公庙,祭祀杞国开国君主东娄公(即东楼公),该建筑在1949年后也已被拆毁。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绪年间曾出土过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铜器,2002年新泰周家庄又发现了杞国的贵族墓葬群,证实新泰曾是杞国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汉市文物商店曾收购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东滕县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中文名 杞国

灭亡时间 公元前445年

地理位置 河南省杞县到山东安丘

语 言 上古汉语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00年

国 姓 姒姓

主要民族 华夏族(汉族别称)

1商朝时期

2周朝时期

3君主

1 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史记》:“杞在商时,或封或绝”)。

杞国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证实,武丁娶了一位杞国的女子(“妇杞”)为妻,是其60多个妻子之一,当时,杞被册封为侯爵,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而在商纣(帝辛)时,卜辞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贞:今日王步于商,亡灾?”的字样。

2 周朝时期

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同时把舜的后人封到陈国,主管对舜的祭祀。

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史记》记载共传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当政,和周武王封东楼公差了200多年,共经历了十个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杞谋娶公的时候,将杞国从杞县一带迁到了山东。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到新泰一带。

后来,由于别国的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先回到国君的祖籍今潍坊市,后来,西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鲁襄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迁到淳于,即现在山东安丘县附近。现在安丘黄旗堡镇西南的杞国古城遗址,是杞都城之一。

杞国弱小,又夹在齐、鲁之间,常被侵扰,鲁国就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

杞国末年,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西元前506年,杞悼公死,杞隐公即位,但只过了几个月,就被其弟弟所杀,这就是杞釐公。好景不长,杞釐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杞湣公,在位16年后,于西元前471年又被其弟弟所杀,这就是杞哀公。《史记》中记载杞国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叙述国君的世系,其所提到的杞国事件,唯有这两件兄弟相残之事。

前445年,杞国终于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亡国,杞简公成了末代君主。

3 君主

商代时的杞国君主已不可考,周朝时期杞国国君世系较全,现公认能考证出来的有20位国君,自杞东楼公始,至杞简公终,基本父子相继,偶有兄终弟及。其中杞武公之前四位国君在位具体时间不可考,并且其间很可能还有缺漏。杞武公之后的君主在位时间都有记载,其中最长的是杞桓公,在位共70年,最短的是杞隐公,在位仅数月,便被弟弟杀死篡位。

至于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史记》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东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逐渐被贬,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候”、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

西周七星龙佩刻金文“介”

介又国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注:介,东夷国。葛卢,名。

说到“东夷”与“东夷文化”,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但通过追踪溯源发现,山东人的祖先就是东夷人,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在山东,其也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源头。临沂地处沂沭河流域中心地带,是山东史前文化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域。

此符号代表时间,金文译简为月(1至4月无中间横点)

上图应该是代表了某个有纪念意义的时段,中间无点代表1至4月,古人的文字设计很有逻辑性。

通过对上述几件商周时期的古玉铭文符号进行查解,可以归结如下,有吉祥用意、有国姓、有时间,其中国姓用玉占比略高,通过古文记载,周天子好以玉赏臣子,周朝制度是以诸侯国来捍卫周朝皇室,可以理解为权力下放,当然这也是周亡于此的根源,皇室与臣国之间的礼上往来是巩固关系的必要手段,而这些玉佩源出于同处,并且玉质油润多白,质地声如钢板,再加以松石贴片,可见等级颇高,运用表象解释逻辑反推的思路,姬姓皇室用玉的可能性极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疑问?

①,这些玉佩的原始主人又是谁呢?

②,这些文字正解的解释又是什么呢?尤其是其中几个待解的文字。

③,这些品质成色皆为同时期玉质之首的贴片玉佩会不会是周穆公西征昆仑所采集的玉料所制呢?

无尽的遐想,无尽的等待,这就是爱好古玉者的蹉跎岁月吧……。

通过查解过程也使我更深层次的感知了中华文字艺术的启源史,这也是古玉爱好者们共同的乐趣所在吧!

品玉爱玉、品古鉴古、以古喻今、以史为鉴、以玉塑人,学习古玉知识的同时也是学习中华文明古老传承的过程,爱玉亦更为爱吾之中华。

燕赵青锋“寻楸杂谈”“古玉寻痕”专栏-文章有深度

掌上乾坤盘国玉,人生唯爱品八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