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记】母亲!母亲(十一)
在凤师的三年,虽然经常回家,但多少因着聚少离多的缘故,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了些许改变。一是我听不到母亲莫名其妙的话语,看不到她莫名其妙的举止,心中少了很多之前朝夕相处的怨气,二是时而清楚时而混沌的母亲大概觉得女儿在外地读书比较辛苦,即使我再给她甩脸子,她也愿意包容。生病后易怒的母亲居然在那三年间和我这个犟头犟脑的女儿生生地和平共处了下来。
然而,那样的时光很短暂。
2002年秋天,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开始工作挣钱。十八九岁的少女,虚荣心与日见长,认为自己也是个体面人了,总觉得这样的母亲是拿不出手的,唯恐周围的人们知道母亲的状况嘲笑或是看低了我。加之上班后忽然以成人身份与周围人相处,在许多交往上的不明就已,便愈发抱怨起自己的父母在我整个成长经历中人情世故教育的缺失。所以,回到家中,母亲的稍微不合适便让我对她吵吵起来,不能顾忌她的病情。而我的父亲在多年生活不如意的压力下对母亲的病亦是漫不经心,督促母亲吃药有一下没一下,也让我很是恼火。有时便会生气地要求父亲记得按时督促,却不料惹怒了母亲,觉得我想害她似的,我们母女之间关系便愈发恶劣了。精神上有病的人尤为讳疾忌医,可能那年母亲在医院治疗时医生的方法有些粗暴,所以母亲很讨厌谁提说她有病,尤其是说她有精神病。这样的状况持续有两年之余,我与母亲每每三句话不到就高声大嗓地成为村里的笑话,那时的我却还总觉得一切都是母亲的错。
后来,我每逢周末去宝鸡函授大专本科,还是因为少了与母亲的接触,争吵的场面才基本没有了。但,彼时,我不喜欢这样的家庭。父亲的暴戾,母亲的病,弟弟当时不好好读书的习惯,种种都只给了我想要逃离的缘由。
那些年,多少次,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长过程,鲜少有家的温馨。父亲的重男轻女在很多个往事中重重伤害了我,母亲,虽有偶尔的爱意流露,但她的病带给我的更多是亲情的淡漠。患病的母亲,经常凭着自己的心情来照顾我和弟弟。父亲偏爱,弟弟一切安好。而我,在小学初中的饥一顿饱一顿下,最终以初三暑期的一场大病了结。即使,那个生病的暑假,母亲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爱。年轻气盛的我,便愈来愈觉得自己与这个家庭之间干系不大了。
后面的恋爱、结婚,我更是没有与父亲商量的想法,因为观念不同。(家境的贫寒几十年如一日地困扰着父亲,这个我可以理解,只是我至今不愿理解的是他长久以来对待我们姐弟态度的太大差异。)也没有跟母亲通气,因为觉得她不一定听得懂或者能帮我做些什么。而母亲,也的确如此,“淡漠”地看着奶奶伯母姑姑为我缝被做衣,看我为自己筹备嫁妆。如此情景,一度让我失望透顶,对母亲的情感亦是愈来愈淡薄了。
那时的我,看到了自己的种种悲苦,只觉得情感上没有亲情的依托,却是没有一点多的想法停留在母亲的过往上,却是没有一点想到自己换下的脏衣服吃过的饭碗是母亲默默刷洗干净,却是没有想到周末日上三竿时母亲叫我不起送饭到我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