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孝子?

2021-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秦珺珺

序:

《弟子规》这本书是孩子的行为规范,是依据古代先贤们的训示和教诲编定而成的。它教导我们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就是做事要严谨并且守信用。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弟子规》相传是清康熙年间李毓秀原作《训蒙文》,后经贾仁改编,更名为《弟子规》。也是《论语·学而》“第一入则孝”一章敷演而成,作为弟子修身立世之规范,文浅可解,义切可行,共修同勉。

《弟子规》一文,由八大内容构成,首先是总叙。然后是分解总叙为七大核心内容,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开篇总叙24字,即:弟子规、古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正文:

《入则孝》用了168个字,8个方面来行为规范来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孝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入则孝》吧。

第一,我们该如何应对父母对我们的日常言行教导呢?

父母日常生活中要指导教育好一个孩子,主要是通过哪些行为方式呢?四个字――呼、命、教和责。

孩子从一张白纸,从无知到有思想。父母就得循序渐进的谆谆教诲。很多时候,父母说孩子不听,父母只好命令,命令可能孩子就叛逆,跟父母对峙,那父母就得择机会语重心长教育孩子,甚至还可能用上戒尺。

孩子面对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烦恼,孩子该如何去应对父母,用什么标准跟父母友好和谐相处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的聆听。父母责备我们,要虚心地接受。

第二,作为一个孝顺的孩子,要孝顺父母一辈子,一年中该做好哪些事?一天中该做好哪些事?一生中该做好哪些事?具体到一件事中,该怎么做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翻译为白话文就是:作为子女,冬天要为父母暖被窝,夏天要为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睡。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时也一定要禀报父母一声,免得父母担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学业和事业上立下的志向不要随意改变。

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在便捷更美好,虽然我们不用像古人那样暖床扇风,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在居住环境和硬件上去行孝的。虽然我们不用早晚跟父母打照面,问候请安,但我们可以电话或微信问候关怀。虽然我们可能不跟父母住一起,但我们出差或工作生活里的一些所见所闻还是可以跟父母聊一聊,让他们安心放心的。我们作息有规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学业事业稳定有进展,也是一种孝顺呀。

第三,为什么要听从父母唠唠叨叨的一些小事叮咛呢?

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小事习以为常,比方无意抚摸拿取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比方私自做主一些小事情,但一旦父母知道后可能就比较敏感,比较重视。让孩子们觉得是不是小题大做了,要知道这些微习惯关乎一个人成人后的道德品质。所以,通过微事件培养孩子好习惯,是生活里非常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弟子规》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翻译为白话文即是: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应该遵守的本分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亲知道后一定会很伤心。

父母给予我们无限的爱与恩情,经常让儿女们不知回报什么好。在这个新时代,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做着什么事情,内心都要有一颗挂念父母的心。

第四:我们行孝的原则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的标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期望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有知识有作为是每个父母一生的追求。

那我们子女应该怎么去做?做的底线原则是什么?

《弟子规》教导我们: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翻译位白话文即:凡是父母喜欢的,要尽力去准备齐全,凡是父母厌恶的,我们做子女的应当小心谨慎地将其除掉。父母期望我们培养的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去培养,比如勤奋,认真,上进,感恩等等。父母担心害怕的,我们要小心谨慎去避免,比方不良嗜好,不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去做呢?因为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不光渴求我们健康平安,更渴求我们有德行有高尚品格。

《弟子规》教导我们: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翻译为白话文即: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万一受伤父母双亲就会忧虑担心。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要做出伤风败德的事,如果品德不好,就会使父母双亲受耻辱。

第五:如果我们觉得父母不够爱我们,我们还要不要仍然孝顺敬爱我们的父母呢?

亲子之间的误解太多了,很多时候,孩子都觉得父母不够理解自己,不是那么支持自己,因而跟父母结怨生恨。甚至自暴自弃,残伤自己,或者滋生消极负面情绪,做出一些极端出格之事,让父母伤心难过。

圣贤智慧告诫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谅解,看到父母生养我们的不容易,既然父母如此不容易的亲爱着我们,孝顺父母又有什么困难的呢?父母有多爱我们,我们能有多爱他们吗?即使,父母不喜欢我们,不支持不认同我们,比如批评否定,反对和压制,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孝顺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父母喜爱我们,我们做到孝顺有什么困难呢?当父母讨厌我们时,我们依然能尽孝道才算真正的孝道,这才是真正好的德行。

现在心理咨询的人非常多,为什么?就是因为“应该”两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亲情,还是友情,还是同事关系,都是情融于理,情重于理。不论是小家还是大家庭,都是讲情多于讲理的地方。人的本性是情感动物,而非机械只讲逻辑只讲道理。少些应该,多些体谅和宽容,亲子关系会亲密很多,整个社会会更和谐。

第六:父母犯错了,为人子女该怎么办?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或者短板。父母也一样,当父母的局限性呈现出来,有关乎德行和品格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翻译过来即是:父母有过错时,我们要努力劝说他们改正错误。规劝父母时,一定要做到脸色和悦,声调柔和。如果父母没有接受劝说,应该和颜悦色的再次相劝。甚至哭泣着恳求。如果因此而受到父母的打骂,心中也不要抱怨,以免使父母一错再错。

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元觉劝父》,讲的是孙元觉的父母把病得奄奄一息的爷爷放进竹篓子里,想把累赘的爷爷扔山里。元觉苦苦哀求无果,于是急中生智让父亲把爷爷不带回家的话,把竹篓子背回来,待父亲老了病了也装竹篓子扔山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因善果呀。

第七:父母生病了,孩子能做些什么?

《弟子规》教导我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汉文帝刘恒亲侍生病三年的母亲,不仅使母亲无比欣慰,还感染了朝中的大小官员和无数百姓。就这样,汉文帝刘恒把一颗仁孝之心散播于天下,他重德治,兴礼仪,并以身作则。国泰民安,一派祥和安定的景象。

第八:如果父母去世,为人子女该如何善终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父母去世后,要受伤三年。在这三年里,有孝心的子女常常会因为思念父母而悲伤哭泣。守丧期内,自己的住所要尽量简朴,还要做到不喝酒,不吃肉。为父母办理丧事要严格依照礼仪来做,祭拜父母一定要做到真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还活着一样恭敬。

子欲养而亲不待,期待我们在《弟子规》的训教里,汲取智慧和力量,独善其身,静心齐家爱国,做新时代一个知孝和懂孝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