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玩”的定义

2018-08-31  本文已影响20人  鱼木不二

        你也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身边许多人都会陷入做什么事都觉得乏味和无聊的怪圈。我也听过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向我抱怨,学习实在是太枯燥无味的一件事了,我很想好好地玩一场。

        这时候我就会反问一句,你眼中的玩到底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过于千篇一律。无非是和家人朋友吃吃喝喝,去到自己喜欢的城市给身心放个假。但我认为这些都不足以给“玩”下一个真正的定义,它们都只是玩的内容,并非本质。如果说“玩”仅仅代表放下让人觉得无聊的东西,去寻找有刺激感新鲜感能激发出更多多巴胺的事做,这未免过于狭隘。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属于我们的那个长长的假期,究竟有没有让我们感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其实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当我们日复一日地唱k聚餐,其实就等同于我们在日复一日地上课刷题。只不过带来的结果有所不同。唱k聚餐带给你一些社交技能,或是唱歌技巧,还可能是一些消耗不掉的脂肪。而上课刷题带给你的,是熟练的解题方法,每次月考成绩的进步,以及知识面的拓宽。我不是在否认前者的生活就一定比后者怎么样,毕竟世间的东西都是存在即合理。可是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些每天泡吧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的身心得到什么放松,时间久了照样会觉得乏味,无聊和空洞。他们不是在玩吗?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让我们大家都羡慕的生活模式吗?其实不然。

      心灵上得不到满足感的,永远不能被称作为“玩”。

      先拿我来举个例子。我是个对英语这门学科极其痛恨的人,记不住单词、背不会课文是我的常态。因为兴趣的缺乏,我始终把它们当成一种任务,还是那种没有任何奖励机制的任务去对待。有天,我和一个朋友倾诉了我的苦恼。他和我说,他也会厌恶很多学科。我就好奇地问他,那是什么支持继续学下去并取得如此的好成绩呢?他很轻松地耸了耸肩,说:“一开始是出于责任,但是我发现自己居然有那种做什么都能找到乐趣的能力。”“开始做题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是个游戏,每通一关,就奖励自己吃一根棒棒糖,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一下午就过去了。”“我还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泡在图书馆里,比起在寝室一起开黑,我更喜欢这样的感觉,一起讨论题目,你能清楚地看到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从争执到最后和解,每个环节都妙趣横生。”“有时会忘记吃饭,直到天黑才迈出图书馆大门。这时候就有种打爆大boss的快感,就连学校的夜宵都觉得是人间美味了。”

        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心灵上获得的满足感,不是只存在于表情上的变化。这就是真的达到了“玩”习的境界。

        生活需要这样一种态度,幸运女神也往往眷顾会玩的人。我把这种叫做“小孩子生存法则”。小的时候,我们对于任何事好像都充满活力和好奇,一棵树,树叶的脉络,树枝的分叉,树干的轮廓,树皮的手感,甚至是某只在树皮的坑坑洼洼处迷路的蚂蚁,都是我们玩起来的最佳场所。而这种玩,绝不是仅仅局限于看或者听。观察蚂蚁的去向时,大脑会不断地发问:“这只蚂蚁有几条腿?这只蚂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它是不是还有别的小伙伴?它怎么这么小?”这时手就回情不自禁地凑上去,根据大脑发出的信号开始“工作”起来。我们会仔细地去数它究竟有几条腿,我们会尝试着去制造一些障碍物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克服的,我们会丢一些面包屑给它看它如何处置,也可能会“残忍地”捏死它……这一系列的活动下来,我们从不会觉得无聊,只会觉得有趣。而在一些成人的世界里,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毫无生气的。而成人世界里所谓的大多数痛苦和不快乐,都来源于“孩子心理”的缺乏。

      许多人会说我,你怎么什么都是玩,你玩心太重了,不靠谱。这时我也只是笑笑,不去多说什么。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论在学习时,还是兼职时,亦或是奔波于学生会的一系列事情时,我都是在“玩”。这时就会有人反驳我,你这样对待学习和工作也太不认真了吧。那我就来诚恳地举一个例子。为什么“玩”音乐的人永远要比“做”音乐的人更容易创作出好的作品呢?很显然,玩的境界远高于做。说实话,我没有批评任何音乐人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音乐人会说,我一定会继续认真做音乐的。而多年来,却收获不大。我一直很欣赏和崇拜周杰伦,原因就是他的音乐态度。记得他今年出了一首《不爱我就拉倒》,当时许多歌迷跑去方文山老师的微博下狂轰滥炸“文山老师救救孩子吧”。而周董只在ins中回复了这样一句“管那么多,听着舒服就行”。从80年代开始,他就是这样一个傲娇又不羁的形象。我的音乐我做主,我有我自己的风格,我有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也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就这样,一个吐字含糊不清的少年成为了一位在乐坛有着无法代替的地位的音乐人。“那我觉得就这样,就想不了那么多,玩就好了,就这样。”至今都记得他接受采访时拽拽的模样。玩世不恭,却又坚定不已。

        会玩的人往往更能坚守自我。我热爱,即便那是我的工作。我不会日复一日,食之无味,味同嚼蜡。我随性而为,玩的时候却专注得可怕。这就是所谓“敬业与乐业”的高度统一。从每一件事中挖掘出乐趣,玩转它,便是我的态度,我的人生。

        这样看来,“玩”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东西,我也无法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走心的东西,由心而生的东西,往往都不是条条框框所能描述和归结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玩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保持童趣其实最能助长玩心,也最能保持大脑的活力。发呆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能放空超负荷的大脑,又能发现这个世界的新奇,也许你只是盯着一面空白的墙壁,但思维早已将它自动填充成一幅丰富动人的画。你就会发现,原来每个事物都是一座秘密花园,都有它的奇妙之地啊。

        从某一个小点出发,感受思维的跳跃,付诸身体力行,让自己体会到冬日饮雪水的酣畅淋漓,只觉充盈的身心畅快轻松,是可谓“玩”中之人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