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茶余偶谈】从不败到胜利
曾国藩一生崇尚“拙诚”,认为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一观点用在行军打仗上,也不崇尚奇谋,讲究稳扎稳打。
湘军行军,半天行军,半天扎营。每天要花4个小时行军走30里,然后就不走了,接下来花4个小时挖沟修墙。估计湘军很少去参加救援行动。否则以这个速度行军,黄花菜都凉了。
每天扎下营盘后,不管多劳累,都必须先围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外面的一条壕沟,宽达两米,深近三米。里面的一条尺寸减半。另外修墙,外层高两米多宽两米。简直就是小长城,人能在城墙上自由行走。既使湘军都是山民农夫,吃苦耐劳,想在4个小时内挖出这么深的沟,修这么高的墙。效率也是够高的。挖下来的土正好用来垒墙。
这么一来汗流成河,敌人也攻不进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曾国藩自己崇尚吃苦耐劳,他练出的湘军,也的确吃苦耐劳。
湘军攻城也是采用“挖沟法”围城。先在城外挖两道长壕,把城围困起来。里面的一道防止城里人突围,外面的一道,抵御外来援军攻击。湘军在两道长壕间,就有自己的营盘。
城里的军队一看自己被围了,心慌,为了不饿死,只能主动突围来到沟边攻打湘军。那沟又宽又深,即使侥幸突破一点,打入湘军大营,湘军不是吃素的。挖沟行,打仗也不输。太平军若能把两沟间的湘军都杀死,再往外突围。又遇到一条大沟。幸运地打过大沟,沟外面十有八九还是湘军。
所以城市一旦被围,太平军就几乎处于不胜之地。除非有强有力的救援。湘军又擅长围城打援。
这么费时费力,毫无技巧可言的打法,估计只有曾国藩这种熟读史书,善于总结,又崇尚拙诚,不怕费功夫的人才能想出来。
曾国蕃结硬寨,打呆仗,最后消灭了奇谋百出的太平军。
世人做事多急功近利,想毙其功于一役,曾国藩反其道而行之,选一种耗时最长,出力最多的打法。日拱一卒,一步一步逼近胜利。
如果我们做事时,也不吝惜体力脑力,事前多做调查研究,亲力亲为,遇挫折多反思。也能像曾国藩一样办一事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