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仪式感,真的有必要吗?
仪式感这东西,并非人人都看重。就像我婆婆在世时,逢年过节都会大搞或小搞一番,而在她走后,公公能多省事就尽量省事。这一对比,难免会有些落差感,但并非说公公这样的做法就不好。其实繁琐的礼节仪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人精力,你让我们年轻一代的像老一辈这样去张罗这些东西,恐怕没几个是愿意的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求“快、便捷、省事”的社会,这些低效率且耗时耗力的活,估计很多是要被摒弃掉了。上回我做中山茶果,先生就上某宝搜索做茶果的工具,试图告诉我可以拿工具来提高效率。但说实话,我这又不是拿来营业售卖的,久久才做这一回,似乎这工具也用处不大。
在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成品,而且还能让我们活在当下,感受着制作过程中所带来的心情变化,就如捏饺子,我们可以变换着不同的花式捏法,即便是同种花式,也不一定是一模一样的成果。而这些精心制作的成品里承载着我们的一份心意,这是机械化制作所替代不了的。
在儿子还没上幼儿园之前,我时常给他制作面食点心,制作的过程中也成了我们亲子互动的过程。给他一个面团随意捏造形状;看到我包包子,他也会尝试跟着我一起包;有着许多的磨具,他也忍不住拿来使用……手工活动不仅锻炼到孩子的精细动作,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段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时光,是可以温暖人心的记忆。
过往这些繁琐的礼节仪式是否会逐渐被淡化或淘汰掉,还是说被更新或取代?就像很多人在中秋节不一定会拜月娘和吃月饼,但会呼朋唤友一起聚餐或烧烤。我想,逢年过节的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桥梁,平日里大家生活工作那么忙碌,这些仪式也算是给了大家一个慢下来的节奏去聊聊天谈谈情。再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了这些节日的仪式感,又如何与这优秀历史文化作连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