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π组

发呆与学习(上)

2024-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林灵杰_24派族

    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是周四,难得晴朗,适合发呆。

    我挺喜欢发呆的,脑子放空,任由思绪翻飞。这样消耗了我大部分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是我获得能量的一个方式。虽然尼采说过怎么一句卷人的话:“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散漫。”但我想后半句才是我应该听从的:“他应当听从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如果散漫地发呆是为了获取前进的动力,那发呆对我个人也将是神圣的,毕竟我在正确的获取能量以准备下一步的工作,我清晰的认知到自己通过发呆能获得动力获得能量,而非听从他人说我工作了一周就应该狠狠地旅游狠狠地玩。毕竟我也不是傻子,我明白像我这种家伙就应该在一棵正值青年的果树下,躺在一个躺椅上,晒着树荫放过的阳光,好好地发呆直至睡去。

    所以,其实发呆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是一个更好进行下一步学习的方式。那么我来进行一次思考,人们都认为,在应试教育学习中,因为发呆会破坏当前学习进程的连续性,让你不知不觉地终止学习,让你被迫在一次本该学完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进程中没有学完就终止了,所以,发呆在学习的时候是罪恶的。真是这样吗?我认为是错的,辩证的来看,应试教育的学习必定是消耗能量的(这里的能量和上下文一样,都用来指代心力或者脑力。),所以其实应试教育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在破坏自己,因为应试教育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法做到完全感兴趣的,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开始发呆,得到了放松,这是不是能量的获取?是不是一种学习消耗能量后对能量的一种紧急补充?我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发呆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一种能量补充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对其他人来说边际效应非常大导致其发呆了一会就没办法获得更多的放松而开始清醒地觉得我应该开始学习?所以这样来看,并不是发呆这种行为破坏了学习本身,而是这样的学习本身就在破坏自己。

    嗯,所以发呆很好吗?不然,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我喜欢放松一点地发呆,发呆给我带来的能量获取边际效应比较小,以至于我发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脑子清楚很多,甚至于我有时候学习稍微累一点就会开始发呆,然后过一会在学,这是我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大脑是非常理性的,他觉得你学习到能量耗尽继续学习下去无法获得最大收益,于是让你不自觉开始发呆一会让大脑获得放松,又因为边际效应,在获取了一定能量后你继续学习的收益大于你继续发呆的收益,所以让你又清醒地认识到你现在在发呆。呼呼,这样看脑子比我聪明,还是让他来干活好了,成天让我干活累死我。拉回来,所以每个人的能量获取方式虽然相差不大,但是边际效应肯定不同,比方说黄某某买衣服肯定能让他获得巨大的能量,刘某某社交能获得巨大的能量,而让他俩发呆获得的能量肯定很低,不能指望一个外向的人通过发呆获得更多能量从而学的更好。所以说,寻找合适的能量获取方式,才是一个人提高脑力劳动效率最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所谓的片面的认为“发呆能让人学的好”。

    本质上来说,所谓的合适的能量获取方式与那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是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怎么放松能让自己的脑子最快放松下来,尼采不是也说了:聪明的人掌握自己,就什么都不会失去。显然嘛我还不够聪明,也没有完全掌握自己,所以失去的东西也挺多的。

唔,想想还能写很多,放到下周再写。

还是老家好,随便拍一张都那么好看,适合发呆 自己拍的钉钉头像,家乡的山寨版镂空教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