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Ι 对《洋葱阅读法》的九问
传说中的《洋葱阅读法》的作者居然是简书平台成长起来的拆书人,我忘记了自己具体是什么时候听说《洋葱阅读法》这本书的,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
只是在我重新回到简书的时候才知道,作者叫彭小六,人称简书一哥。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应该说是在我读纸质书最频繁的19年,我就很清楚在阅读一本书之前要明白几个基本的问题。例如:我为什么要选读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是讲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这方面获得过怎样的成就等等。
但是,在真正阅读的过程中,我几乎很少有类似的阅读前的提问。在这本书快读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除了作者提到的几个阅读概念之外,根本没弄懂他说了什么?
然后我抱着空杯的心态,清空自己内心的杂念,重新以初次阅读这本书的身份开始提问。于是,对《洋葱阅读法》的九问这个话题就产生了。
第一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梳理自己的阅读系统,打造和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库。
说到提高阅读效率,或许有很多人会想到自己平时阅读的状态,比如读过就忘,一本干货书籍自己才吸收了那么一点点,或者认为自己阅读几乎是走马观花类型。
于是乎,从网络到畅销书,特别是方法类“书籍”,出现了各种所谓挖掘读者痛点的镰刀。是的,那一把把镰刀在经过风雨洗礼后,割韭菜那是手到擒来。
自从我有一丝阅读爱好的那天起,我就有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也经常以此来提示自己。在一本书中,不管它内容有多丰富、有多完美,不要贪多,找准一个适合自己的点就够了,哪怕只是引发你人生哲思的一个点。
特别是向彭小六这类方法论书籍,尽管我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阅读体系来的,但我并不贪多,我也不是怕嚼不烂,只是那样做我的生活就越来越得不到平衡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一本书是你心中百分百的干货,如果你想百分百吃透它,那你就很难成为你自己了。特别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分身乏术了,你终究是成为了理解“他人的理解”的一个人,或者最好结果也不过是成为了一个践行他人思想的一个人。
所以综上所述,我为什么阅读这本书呢?肯定不是为了寻求某种阅读秘籍的,而是为了通过他人的经验去发现自己的经验,去打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版图。并希望,在今后,自己在知识海洋的获益也能够帮助他人去发现自己,在发现中成长。
第二问:为什么说是洋葱阅读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阅读的世界-洋葱岛,把读者化作一名世界级海盗。
根据作者提示,想象一下一个海盗团进入一个海盗前后的情景,作者把海盗进阶的每一道“关口”比作为一个阅读方法,把海盗的所有表现集合起来形成一套层层递进的阅读体系。
海盗的每一次进阶模式,似乎都像是在剥开一层层洋葱一样,虽然刺眼,但也刺激。
作者在书中以漫画➕第三人称的方式给阅读命名,虽然不一定有用或者有意义,但有趣也是有的。
例如作者把“碎片化阅读”称为千手观音,这是个很形象的比喻,一次次碎片化阅读就像一只只拿东西的千手观音一样。
又如作者把阅读工具称之为导航员,如果你去理解各名字背后的意义并与当时阅读的主题相联系,你就会发现非常有趣。
当然这也是没有什么特别作用的,反而会很耗时,因为在这个节奏只快不慢的时代,特别是工具方法论之类的书籍,谁会细嚼慢咽去理解作者每个个性化名称背后的意义呢?
所以,在《洋葱阅读法》的基础上,是否会存在《洋芋阅读法》、《洋瓜阅读法》、《洋人阅读法》、《橘子阅读法》、《苹果阅读法》、《麻辣阅读法》、《串串阅读法》、《青蛙阅读法》等等…
如果去探索去背后的意义,除了获得一点乐趣,我想不出有多少内容是具体对阅读有帮助的文字。
第三问:书中有哪些阅读方法
碎片阅读法——关键词: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这是站在时间的角度来命名的,很显然碎片化阅读与后面的几大阅读法都不是作者首创。
快速阅读法——快速这两个字,似乎已经成为了速度的代名词。作者与其他读书法写作者一样,把快速浏览目录序言等看做是快速阅读的首要体现,但我不这么认为。
虽然,快速浏览目录是一个读书人必备的能力,但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快速阅读,仅仅是浏览,这也谈不上阅读的本质。
卡片笔记法——虽然笔记是阅读的一部分,但我看不出这属于哪个阅读大法系列。这个方法,无非是一种记录工具。
主题阅读——这是一种可以同时读3~4本书的阅读法,在熟练后甚至可以同时读30~40本。说得再简单一些,主题阅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的方法。
这是作者写到的,也是很多人也解释过的,但我不完全认同这观点,这只属于主题阅读的一部分。现在,人们习惯把一部分看成是整体,但我不太习惯有这样的看法。
深度阅读——作者说到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那就是理解。在我看来,这也是深度阅读背后的真义,当然这也仅仅是深度阅读其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它还必须包含知识的应用。
公众号 : 致浪解忧馆(可加书群)
我是独孤燕,一个行走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