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读书笔记整理癖

房间整理必读《断舍离》

2015-10-19  本文已影响649人  大龄程序员在帝都

体会:

  1.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2.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3.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总结:
《断舍离》一本关于整理物品的书籍,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可以款待自己的空间。从两个维度思考如何取舍物品:1、我与物品的关系轴 2、当下这条时间轴,只有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才留在自己的空间里。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我们80%的时间都是在使用20%的物品,其他限制的物品反而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采用751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通道,这也算是一种环境影响论,因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们就会想要把它们收拾整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碗柜、餐具架之类,从空间和美感上来看放五成最佳。最常用的桌子上放一成即可,从专注考虑,多了会容易转移注意力。整理的秘诀: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做完美,已此提高动机,最重要的是三分法,不断的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体现在生活中: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内心,割舍既有; 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我觉得在双十一,双十二等盛大购物前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防止败家!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1.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通道,这也是算是一种环境影响论,因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们就会想要把它们收拾整齐。

  2.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碗柜、餐具架之类,从空间和美感上来看放五成最佳。

  3. 最常用的桌子上放一成即可,从专注考虑,多了会容易转移注意力。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味。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1. 追求只需一个动作原则,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也就是打开柜门,取物品而已。
  2. 自立、自由、自在原则。
    如果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物品就只会有增无减,关键词是“每次”。每次都买自己当下最需要的。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是够强大的。
每天正在用的物品很容易作用于潜意识,产生一些无形的影响。

当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在断舍离里,也有那么一瞬间会让自己十分客观—甚至客观到令人讨厌的地步,自己到底给自己什么样的东西。这一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清楚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了解这些以后,接下来不免就会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呢?当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开始使用和自己的目标形象相符的物品。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物品的三种分类:

  1. 不用的东西,漫不经心地保存或者放着不管的东西,甚至是已经忘了它的存在的东西。是因为一想到扔掉就心怀不安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扔掉的东西。
  2. 还在用的东西,不其实并不喜欢,所以就随便用着。我们会乱七八糟的乱放。毫不珍惜的随意乱用这些东西。
  3. 充满回忆的东西,因为充满了怀念和回忆,所以总也丢不掉,是拥有强大能量的东西。

三种物品的处理策略:

  1. 直接扔掉或者捐赠给其他人
  2. 收拾整理
  3. 扔掉

-------以上为个人总结重点,以下为读书笔记---------
推荐序: 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内心,割舍既有; 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一切已自己当下和物品的关系为准, 按照使用频率对物品进行归纳,果断断舍离。
断: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
购物时请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要接受,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

有些觉得很好的物品不舍得用,潜意识里就是:你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物品, 你真实的想法,就是通过物品反映出来。

人类最大的罪,就是不快活,我们很容易就这样让自己随着别人心情的起伏有所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不管什么原因,快点好起来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是断舍离的精髓。

断舍离还有更高的目标-和物品交朋友,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确实能够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要有意识的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

已自我为中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留下来时,思考的主语应该是“我”,而不是物品。是我是否需要,我80%的时间是否要用该物品,而不是物品是否还能用。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物品的三种分类:
1:不用的东西,漫不经心地保存或者放着不管的东西,甚至是已经忘了它的存在的东西。是因为一想到扔掉就心怀不安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扔掉的东西。
2:还在用的东西,不其实并不喜欢,所以就随便用着。我们会乱七八糟的乱放。毫不珍惜的随意乱用这些东西。
3:充满回忆的东西,因为充满了怀念和回忆,所以总也丢不掉,是拥有强大能量的东西。

三种物品的处理策略:
1,直接扔掉或者捐赠给其他人,2,收拾整理 3,扔掉

当和别人住一起的时候,先不要管别人的东西,专注于高高兴兴的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好。因为断舍离会传染,当你专注于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的时候,身边的人的也会受到影响的。

通过“舍”和“断”这样的行为,就能使房间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换句话说,通过仅占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

扔掉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就能尽早让头脑从信息过载中解脱出来。

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可惜:
当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不合适,就可以转变停止,而不是感觉到可惜继续做,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有所差异。不过标尺应该尽可能的简单。
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

对于人类来说,半死不活地吊在那里是最让人痛苦的。如果觉得讨厌的话,如果不相合的话,如果进行的不顺利的话,倒不如干脆来一个痛快的了结,光靠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

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只要能够彻底的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断舍离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物品。

整理的秘诀: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已此提高动机。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送人,应该这么说:“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第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它呢”

在整理和收纳上,最重要的是三分法,不断的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但凡自我启发的励志书里,都会重复地告诉人要成为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断舍离就是把活在当下,能够付诸行动落实在收拾房间上。

买土地买房子其实是买到了维护、管理权而已。“买”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的错觉。不仅仅是土地,一切东西原本只不过是物质而已,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变化和人为加工,它们成为了物品,再被赋予了许多概念和附加值之后,流通到市面上。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