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篇 | 从“心”开始,重构个人商业模式(二)
在商业模式篇首篇文章商业模式篇 | 从“心”开始,重构个人商业模式(一)中我们已经结合个人的商业模式谈到了个人品牌的4大定位(即功能定位、品类定位、客群定位以及提炼标签),那么今天我就结合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继续谈谈“个人品牌定位3大心法”以及“如何确立个人品牌目标愿景”,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启示。
2、个人品牌定位3大心法
(1)初期要聚焦
梁宁老师在他的产品课上有说到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好还是差,就看他第一次给出的产品规划是聚焦在一个点上,还是说他想要做一个生态,服务一个世界。
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从聚焦到一个具体的小需求开始的,然后集中精力猛攻,运用“长板理论”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单点切入,打好根据地;步步为营,扩大根据地。腾讯和阿里巴巴不也是分别从社交和电商这两个小需求出发做到互联网巨头的吗?
就我而言,既然我已确立企业创意营销策划人的身份定位,那么我就要聚焦到企业商业策划上来,深耕创意和营销战略,为合作伙伴提供最精准、最有价值的服务内容。
(2)个人品牌定位动态变化
个人品牌定位并非一成不变的,产品尚且会不断迭代升级,更何况是人呢?我们十年前的梦想与如今的梦想想必相去甚远了,就连很多企业建立的初衷跟最终的商品也是大相径庭。当然,个人品牌的变化并不是说你想变就就变、想改就改的,其中也是有原则、有标准的。
就我而言,个人擅长的是企业商业策划,但是涉及的范围挺广,有线下的活动运营、商业模式优化、新媒体运营等,但总而言之是需要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来定制,满足对方的价值所向。也就是说,我今天是企业营销策划人,明天也有机会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师。
再如,当今区块链技术盛行,通过该技术逐渐在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搭建起了共识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去中心化,那么相应地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生产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3)谨记核心定位,持续打磨
个人品牌要围绕这个核心定位,持续地迭代升级。
这个解释起来很简单,运用“杠杆化资产”的方式,将非核心业务托管给他人,例如人工智能汽车公司将汽车生产业务外包给传统汽车厂商,借用他们的流水线。
就我而言,我的核心业务就是企业的商业策划定制,但是在策划中如果涉及到企业有开发APP或者设计方面需求的时候,我可以大胆地把它们托管给他人,因为它们并非我的核心业务,把适合的工作让给合适的人来做,不仅解放了自己,还能获得多赢的局面。而我只需在自己的核心定位上死磕即可。
3、如何确立个人品牌目标愿景
根据定位确定目标、愿景,并把它分解成短期和可执行的目标。
定位是方向,目标是动力,任何优秀的企业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做成大事,都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伟大的愿景。
没有目标的人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路上很容易三分钟热度,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定位确定好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这里也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1)大目标要分解成阶段的目标。
企业的愿景一般都是三五年的规划方案。那个人呢,也要把自己的目标分解成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就能规避目标过高,反而死得更快的情况。
个人品牌的目标同样如此。我们要把它进行分解,然后引导大家,做这个一年短期或者三年中期,再到五到七年的长期规划。
(2)目标要具体
要具体到个人品牌类型、实现期限以及达到的量化指标三个要素。
比如说,你想成为一位殿堂级的演讲教练,那你要知道是哪一类型的,然后具体到为听众或学员提供的具体价值,还要清楚殿堂级是怎样的概念,怎样才能达到殿堂级。通常呢,一般是一场五千人次的演讲可称作是殿堂级。然后呢,你还要知道实现目标的时间期限。
就我而言,我想成为一名别具一格的企业创意营销策划人,量化指标就该是我为企业提供商业策划服务的质量(策划效果、满意度评分等)以及具体数量(例如50家),还要加上实现的期限(例如7年)。
(3)合理地表达目标
首先是表达目标的内容上面一定是要有计划的。那其次呢,对谁说目标很重要。目标它并不是对谁都可以说的,一定要对自己有积极期待的人说。
例如,我今天想定一个目标:我要成为像秋叶大叔那样的社群运营高手。那么我就要定下来每周要阅读多少页相关书籍,整合哪方面的知识,每周输出多少篇文章,如何运用所学进行实战验证、考虑如何进行商业变现等等。如果对胸无大志的朋友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就会说,活那么累,干嘛,开心就好啦,你怎么不上天呢。但如果你对007战友说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不错啊,甚至会跟你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帮助彼此学以致用。合理表达目标就是要把这个目标展示给对我们有积极期待的一群人,形成正反馈。
就我而言,作为一名企业创意营销策划人,我最应该考虑的是每月能帮助哪些行业的企业做出哪些创意策划并帮助他们从市场上获取物超所值的回报。这些话理应讲给我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听,因为他们是对我有积极期待的一群人,我的成功便是他们的成功。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个人品牌定位3大心法”以及“如何确立个人品牌目标愿景”,下一篇文章跟大家继续谈谈用户思维,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