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快乐在哪里|孩子鲁迅

2024-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曦花宸

课程笔记


  如果只盯着创伤,只盯着苦难和背叛,只盯着祖父和父亲的悲剧,那他肯定不会像日后那样强大。

  世上只有两件事,一件叫关我屁事,另一件叫关你屁事。

  不要因为咀嚼了小小的悲伤而忘记了身后偌大的世界。


鲁迅的人生哲学

第四课:快乐在哪里|孩子鲁迅


  最近听说了一个词,叫做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就是说,很多人也不是不开心;你和朋友喝酒很快乐,你刷个视频也能很开心,但同时我们又感觉这些快乐就像是膝跳反应一样,你碰一下就会笑,你笑一下就结束了。

  我们貌似很和很多人都聊的来,但感觉又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对待感情,我们既厌恶又渴望。一边期待有人相伴一生,一边又质疑所有的真爱至上,我们既讨厌自己,又喜欢自己,我们既有那种小小的快乐,同时又会沉浸在一种庞大的悲伤之中。

  很多人都被这个词给击中了,觉得很真实,觉得就是处在那种快乐和悲伤的交织之中,而鲁迅其实给我们开过一副药,这个药叫做:不要因为咀嚼了小小的悲伤而忘记了身后偌大的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鲁迅的世界里,看看在那个苦难的童年里面,鲁迅如何不沉浸在小小的悲伤之中,如何记得身后有一个偌大的世界。

  接下来讲的第一部分叫做:柔软的祖母。

  鲁迅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个男人,一个是他的祖父,一个是他的父亲。而同时,鲁迅的幸运的地方也在于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祖母,一个是他的母亲。这两个女人,一个柔软,一个刚硬,她们不仅给了鲁迅精神的庇护,更在苦难面前,教会了鲁迅生命的韧性。

  我们先说祖母,在鲁迅公开的文字里面,鲁迅从未提过他的祖父,但祖母这个字眼却多次提到,而且形象很是温馨,这位祖母其实是他的继祖母,他的亲祖母姓孙,其实很早就过世了,鲁迅自己都没有见到过。这位姓蒋的祖母,是他祖父的续弦。虽然不是亲的,但她和鲁迅关系极好,因为这位祖母擅长讲故事,少年鲁迅跟世上小孩没啥区别,也在祖母的羽翼下面享受快乐的时光。

  现在有句话叫做“所有人都希望奶奶的故事永不结束”,对鲁迅来说也一样。在很多个夏天,小鲁迅躺在一棵大桂树下面的小板凳上乘凉,祖母就摇着芭蕉扇坐在他的旁边,给他猜谜,给他讲故事。

  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回忆了一个老虎拜猫为师的故事。说,猫是老虎的师傅。从前老虎是什么本事也没有的,后来他拜了猫为师,猫教他各种扑打捉拿的方法,就像自己捉老鼠一样,老鼠学会了这套本事之后,心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猫师傅之外,属我的本领最大了,于是他打定主意要把猫师傅除掉,有一天,趁着猫师傅在大树下休息,老虎就猛扑过去,猫师傅呢,却对这位徒弟早有防备,于是猫纵身一跳,爬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树上蹲着的猫,心想,猫师傅教给我扑和捉的办法,为什么不教我爬树的本领呢?

  故事讲完了,鲁迅的很着急,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祖母笑了,说:“你自己慢慢想去。”

  鲁迅也渐渐明白,这个故事叫保全自我。爬树,是猫逃避老虎吃它的重要本领。对待强者,不要全盘托出,更重要的是保全自我。而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鲁迅也提过祖母和他讲的白蛇传的故事。

  从前,也就是1700多年前,一位樵夫救了一条白蛇,一条青蛇,后来樵夫转世名叫许仙,那位白蛇为了报恩,化为女子和他结为了夫妇,这样的日子就被一个叫法海的和尚破坏了。法海设法把许仙困在金山寺,白蛇娘娘也中了法海的计策。被困在了雷峰塔底下。幼年鲁迅听完这个故事,心中感到很不舒服,很为白蛇娘娘抱不平。他以为,白蛇娘娘并不曾得罪法海和尚,这和尚何以要如此残酷的镇压她呢?鲁迅那时希望雷峰塔倒掉,救出被镇压的白蛇娘娘。他说,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娘娘迷许仙,许仙娶妖怪,和别人又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怀着嫉妒吧,那简直是一定的。

  所以鲁迅很早就明白了,世上只有两件事,一件叫关我屁事,另一件叫关你屁事。

  另外说一句,其实童年这些故事还挺重要的,比如刻舟求剑,在河流中央掉了一把剑,那个人却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始终要找回这把剑,我们小时候都在笑这个人很傻,但真正长大后呢,我们很多次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次次的返回某个地方,故地重游,企图找回什么呢,结果只能无疾而终。

  我们也都总是记得自己在一条船上,却忘了自己始终在一条河上。另外,包括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小马问老牛河深不深,老牛说不深,问松鼠,松鼠说河水很危险。我们长大也能发现,当我们在困惑的时候,也总喜欢问别人这事,你们怎么解决的。但其实别人的答案都是参考,那条河到底深不深,别人说了都不算话。

  再说回来,所以祖母讲的这些故事就是鲁迅生命中最初的宝藏。我们说鲁迅有过各种各样的老师。开始是周玉田,后来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日本老师藤野先生,青年时期的章太炎先生……但是我觉得这位祖母也同样是鲁迅很重要的一位老师,因为不光光是祖母讲这些故事,更重要的是祖母本人的故事。这位蒋老太太并不是像红楼梦里面贾母一样,养尊处优,家族族母。这个带给鲁迅很多快乐的女人,自己却是很悲惨的,而这个惨核心原因就是他的祖父周福清。

  周福清pua祖母的理由其实很荒唐,当时,太平军攻占了绍兴期间,继祖母一度与家人失散,祖父怀疑她被太平军俘虏失贞,所以天天阴阳怪气,明里暗里说她坏话,也常常骂她叫“长毛嫂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鲁迅的祖父后面纳了很多妾,在继祖母讲世之后,他还找了薛氏,张氏和潘氏,一个比一个年轻,而在祖父死后,最年轻的潘氏还不到40岁。

  继祖母蒋氏还有一个不幸的事,就是她唯一的女儿康官在1894年因病去世了,也才26岁,这位温暖宽宏的蒋老太太,可能是周家里最不幸的那个人:家庭的暴力、无爱的婚姻、家道的中落、独女的夭折,可以说一个女人能经历的全部痛苦,她都经历过了,在很多人眼里,蒋老太太就是一个好人没好报的故事,但在鲁迅眼里,这个事反过来了,变成了一个虽然没有好报,却依旧要当一个好人的故事。

  苦命的继祖母给了鲁迅生命中含有的甜,而这份温情也就成了鲁迅的一剂药,令他不至于彻底绝望,快乐和温情的价值就是这样的,它不仅带来知识,带来教训,还可以让人的精神变得柔软,最终让人变得坚韧。这位带给鲁迅快乐温情的继祖母对鲁迅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鲁迅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都有祖母的影子,甚至可以说鲁迅回报祖母的方式就是活的很像她,比如说鲁迅的幽默。

  根据周作人的记载,蒋老太太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是一个脱口秀表演艺术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冷面笑匠”,有时候大家在一起谈笑,她静静的坐在一旁,一会儿突然来个punchline,一会儿突然爆个梗,很轻松,就让大家哄堂大笑,而且专业素养很高,别人笑了,她还不笑,大家回头看她,她自己泰然坐着,还问别人为什么发笑。

  这一点和鲁迅一模一样,在鲁迅众多友人的回忆里面,鲁迅最鲜明的性格就是爱讲冷笑话,笑话是别人的,冷是自己的,时常突然把别人逗得哄堂大笑,但自己却面无表情,很有意思。

  再比如我们印象中那个斗士鲁迅,其实很多。然后他是一个不求回报的好人,我们看鲁迅传记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鲁迅对于孩子,青年,学生这些后进者总是无条件的宽容,甚至有时候到了纵容的地步,借钱也给,工作也给,有个叫廖丽峨的年轻人,跑来找他认干爹,带着女朋友住进了鲁迅家里面。他也挠挠头,答应了。如果没有蒋老太太呢,我们可能还会有斗士鲁迅,但是大概率就没有那个可亲可敬,柔软善良的鲁迅先生了。

  也正是因为这位蒋老太太不把鲁迅当做周家的顶梁柱,不把他当做京官周福清的孙子。而是把鲁迅当做一个小朋友,当做一个小孩,鲁迅也才会对下一代的年轻人那么友善,那么柔软。

  鲁迅和他这位继祖母的故事,最后停在了1910年的5月11号。那天,继祖母病逝,终年69岁。当时,鲁迅的祖父,父亲都去世了。二弟周作人在日本留学,也没法赶回来,在杭州教书的鲁迅急匆匆的赶回绍兴,主持了继祖母的葬礼,这一人生的经历被鲁迅写在了他的小说《孤独者》中。

  听起来确实挺孤独的,但这个故事好像又没有结束,鲁迅后来一次次的为妇女发声,他说:“只有刀兵盗贼往往造出许多不节烈的妇女,但也是兵盗在先,不节烈在后,并非因为她们不节烈了,才将刀兵盗贼招来。”

  他说,社会的公益向来以为:贞淫与否,全在女性,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他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被逼成的,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这些文字,如今读来,震耳发聩。

  下面我们接着说,第二部分:刚硬的母亲。

  如果说祖母给了鲁迅柔软的一面,那鲁迅的母亲就展示出了刚的一面,这种刚就是一种性格。鲁迅的母亲叫做鲁瑞,而鲁迅之所以叫鲁迅,不叫周迅呢,就是因为他妈。鲁瑞自己就不是传统女人,更不是那种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人。可以说,鲁迅硬刚的性格都是母系遗传,有件事我觉得是鲁迅他妈妈一生的写照,就是鲁迅在北京那会儿,鲁迅他妈妈看到儿媳妇因为生气不吃饭,就说:“你们每逢生气时就不吃饭了,这怎么行呢?这时候正需要多吃饭才好呢,我从前和你们爷爷吵架,便要多吃两碗,这样才有力气说话呀。”

  生气时别不吃饭,要吃饱饭。就是这么个朴素的道理,我觉得鲁迅的母亲践行了一生,鲁迅后来也受用了一生,可以这么说,鲁瑞就是用这样充满智慧的钢支持了鲁迅一辈子。

  前面我们提到过鲁迅去南京上西式学堂,家族里的人哭天喊地,觉得他要背叛祖宗,把灵魂出卖给洋鬼子,甚至觉得丢读书人的脸,不让鲁迅用族谱上周樟寿这个名字,改名叫周树人,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少的父母都会为之动摇,你家里人都这么说,可能会用自己来要挟鲁迅。让孩子学好,学自己以为的那种好,这种做法挺常见的,因为父母都觉得自己是好的,都会觉得为了你好,但鲁迅母亲没有。

  她没有说我出发点是好的,你就必须照我说的做。而是选择送鲁迅出发,这个女人在遭受了丈夫大病,三年后去世,一子一女连着夭折的人间惨事后,并没有倒下,也并没有强留长子鲁迅在自己身边,而是卖掉了自己的首饰,东拼西凑凑了八块钱。让鲁迅去走他自己的异路,逃他自己的异地,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八块并不多,但那是鲁迅母亲当时的所有了。

  最可能打击鲁迅,也只有理由否定鲁迅的母亲,在鲁迅人生最艰难的时刻给了鲁迅最大的支持。所以说这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八块钱了,但凡鲁迅母亲犹豫一下,感情绑架一下这位孝子,那中国的文学史,甚至文化史都要改写了。她对鲁迅的支持还不止于此,另一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当时鲁迅和周作人一块考上日本的留学生,纷纷都剪了辫子,等到鲁迅回国的时候,绍兴老家的伪君子们发现了这一点,气的不行,纷纷指责鲁迅是周家的逆子,要让鲁瑞狠狠的教育一下这个叛逆的小寸头。教养,教养不能光养不教对吧?鲁迅母亲确实上了一课,这节课叫: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她平静又坚定的回复了老家那些人,说他还写信让我来剪发放足呢。这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爱看书的女人,坚定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自己的儿子。当时绍兴老家的人全都炸开锅了,他们驳不倒鲁迅就去谣传他的母亲,给她的脚起绰号叫“南池大扫帚”,其中一个绰号“金鱼”的街坊更是神采飞扬的断言,说鲁瑞守寡耐不住寂寞,要嫁给外国鬼子。鲁瑞也不退缩,也不掰扯,淡淡的回了一句:嫁就嫁吧,也说不准的。

  在100多年前,鲁迅的母亲就这么刚硬,在儿子承受骂名的时候,她坚定的和儿子站在一起,直面惨淡的人生,任他流言蜚语,这样的刚给了鲁迅很多的温暖。

  在种种事件后,鲁迅和母亲的关系极好。在绍兴教书时,每次鲁迅从学校回到家里,总是要先走到母亲的房门面前,说声:“阿娘,我出去者。”回来之后也一定要转一转,说一声:“阿娘,我回来者。”大家可以想一想,你长大了之后还会不会到处说:“妈,我回来了!”“妈,我出门了!”

  鲁迅喜欢吃甜食,去稻香村买了点心,也是先给母亲挑。到了上海,因为老太太喜欢,鲁迅还特意帮她搜罗张恨水的小说,定期给家里写家书。1934年5月16号,鲁迅在给母亲写的信中说,“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12本,又《美人恩》一部,3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这相当于现在年轻人帮老妈找韩剧,给老妈买奶茶。每天没事还惦记着跟老妈聊聊最近发生的事儿,可以说母子关系非常的融洽了。所以我们常常说原生家庭,很多人第一次创伤,其实就源自于父母的背叛,就像很多父母爱孩子,爱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执念和理想。但鲁瑞不是。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传统女性,她毫无妥协的给了一个正确答案。支持自己的儿子,不需要特别的理由。很多人会用朱安来证明鲁瑞对儿子的控制和打压,但其实这更像是一个特定时代下的悲剧。

  如果说祖母蒋老太太的温情和快乐教会了鲁迅如何柔软,那么鲁瑞的刚强且无理由的正面支持就给了鲁迅始终前进和正面苦难的力量。蒋老太太教会了鲁迅忍受,母亲鲁瑞教会了鲁迅如何不屈,所以之前我们讲鲁迅家庭的悲剧,这一期我们讲的就是鲁迅家庭的温情。

  对鲁迅来说,如果只盯着创伤,只盯着苦难和背叛,只盯着祖父和父亲的悲剧,那他肯定不会像日后那样强大,他或许会落入到怀疑和犬儒的陷阱里面,或许会因为过于刚强而过早的折断。或许会变得无法忍受绝望,最终发疯。

  鲁迅是有温情的,那就是他的祖母和他的母亲,他在她们这里看到了被爱过,被支持过是什么样的,然后他开始去爱别人,去支持别人。他在她们这里看到了和快乐连在一起的词,叫勇敢,看到了不勇敢的人不快乐,然后他更勇敢的面对了这一切。

  所以在这里,我们稍稍改动了鲁迅的一句话叫做:不要因为过度咀嚼自己小小的悲伤而忘记身后一个偌大的世界。这就是鲁迅告诉我们的,不要盯着小小的悲伤而忽略身后还有无数的美好的地方,不要过分的放大着苦难而缩小感受到的快乐。永远记得在自己的身后,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